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21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任务。
为适应广州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实现科教兴市战略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九五”期间组织调动一切力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市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目前,广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区及县级市科技部门为主,教育、宣传、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群众团体齐抓共管,各行业、乡镇、街道、厂矿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网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培训班、科普集市和其他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从1992年始,全市每年6月份举行“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广泛的群众性的科普宣传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但是,广州市科普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领导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与法规不健全,科普设施、基地萎缩,专职科普人员较少等。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科普工作的作用,明确“九五”期间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使科普工作走上新台阶,特编制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适应当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要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做好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普及的教育、科学思想的宣传以及科学方法的传播工作,帮助城乡居民抵制各种反科学思潮,识破伪科学现象,战胜愚昧、迷信和落后,提倡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教育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
要为广州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服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做好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科普工作要走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道路。要做到社区科普活动经常化,大型科普活动法定化,科普宣传社会化,创造有利于推动科普工作的氛围。
科普工作计划要与广州市的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二、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提高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比“八五”时期明显提高,尤其是使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有较清楚的认识,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现象显著减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显示出现代人应有的精神风貌。
(二)抓好科普基地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基地设施的功能作用。
抓紧建设好广州科学馆。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广州科技馆,设有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等12个常设展示厅和一个临时展示厅,建成为一座集培训、展览、实验等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的多功能科普教育活动场所,以其独特的南国建筑风格和先进的设施,成为广州跨世纪的标志性科学文化设施和重要的旅游景点。
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引进外资兴建科普设施。建设广州动物园海洋馆,投资4000万美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海洋馆设有鲨鱼馆、回流馆和表演场,争取1997年建成开放。建设广州天河航天奇观,投资3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航天奇观,设有20个具有科普教育、娱乐等多功能的大型航天展览、演示馆,争取199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抓好现有的市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年文化宫、文化公园和工人文化宫等科普教育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科普教育功能,使之成为设施先进、规模较大的培养跨世纪科技新苗的基地。把华南植物园、广州动物园、流溪河森林公园等建设成为广州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园地。在建立健全各区、县级市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同时,各少年宫、青年文化宫、文化馆(站)。公园要利用现有场地开展各项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全市各街道、镇100%建立健全科技文化站。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观测站、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和实施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每年定期向社会开放。
市、区、县级市图书馆开辟科普读物阅览室,逐步开设电子图书馆,由读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要进一步发挥其拥有的科技资料和中外科技影视片的科普功能作用。
(三)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
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建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80%以上的学生经常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按学科分类建立30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作用,调动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学实验兴趣。抓好青少年科教普及面和尖子培养两方面的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组织机构,统筹安排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
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整体教学计划中,保证每周有节科技活动课,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
青少年科普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着重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协会、俱乐部的建设,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农村“小星火”、“生物百项”、计算机、无线电、航模等科技活动。
宣传出版部门要为青少年提供反映当代科技进展、科学基础知识等题材的视听材料和科普读物。影视系统每年6月上旬为青少年举办科技电影、电视周。
(四)加强城区科普工作。
城区科普是提高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要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城区科普工作主要以科普橱窗、墙报和街道科普文化站为阵地,着重“身边科学”的普及,以贴近市民生活实际的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经常开展卫生保健、优生优育、生态保护、环境美化、防灾救灾、家电使用等科普教育,反对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普橱窗展示,统筹规划,在新小区建设时要设立科普橱窗。
工业、商业、建筑、金融、旅游等各行各业要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科普工作,要在青年工人中继续开展“五小”、“合理化建议”等科技活动,以激发他们钻研科学技术的热情,鼓励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抓好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知识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与现代化城市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现代化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向主要传统产业渗透。
(五)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农村科普工作要做到致富与治愚相结合,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乡镇,以科技集市、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发挥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渔技站、水利会的功能作用,普及、推广、应用农科成果。
加大力度抓好镇、村科协、农村科普网络的建设,普及推广以发展“三高”农业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在全市农村继续广泛开展创建“科普文明镇、村”等活动。对农村干部、党员要重点进行科普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
(六)加强领导干部科普工作。
领导干部的科普工作重点是普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全面理解“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和科学管理手段,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水平。
各级党校和干部进修院校要举办信息科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系列讲座。
(七)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宣传媒介要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舆论引导,在我市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杜绝封建迷信、与科学精神相悖的猎奇报导,对伪科学要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报刊开辟科学技术专版或专栏,加大科普宣传的比重,加强对科技新闻的报导,注重宣传科技知识和科技新成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技知识。要支持办好《羊城科技报》,使之成为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园地。
广播、电视要增加科普节目的份量,创办具有广州特色的科技专栏、科技人物、科技新闻等专题节目或科普讲座,电视每周安排播放科技教育影视片。创建并努力办好广州有线电视台科技频道,使之成为科技宣传和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引导、扶持电影院、投映室播放科教片。影视系统要拍摄一批反映国计民生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重大社会问题的有广州特色的科普片,拍摄一批实用技术推广片和儿童科教美术片。
出版系统要出版一批科技教育、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所需的科普书籍,翻译出版国外优秀科技图书。
搞好社会性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每年“科技进步活动月”中,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国际标准日”等纪念活动日和“节能周”、“计划生育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各项专题性的科普宣传。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发挥各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
成立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科普工作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其主要任务是:审定规划计划、部署工作任务、检查督促、实行政策引导等。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科委、科协的主要领导担任,组员由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委。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普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各级科协和学术组织要继续发挥主动性,大力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组织和指导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组织青少年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开展“羊城巾帼献才建功”、“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三八”红旗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二)加大对科普工作经费投入的力度,建立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对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市、区、县级市要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并逐年增长。
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争取在每届“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所筹得的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作科普经费。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等各类基金组织要大力资助科普活动。
各部门开展科普工作的经费,由本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鼓励全社会兴办科普公益事业,有条件的部门要争取建立科普发展基金。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鼓励海内外企业、社会团体、热心人士资助科普事业。争取引进外资兴建科普设施。
(三)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科普组织的作用。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和建设一支精干的科普专业队伍。除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外,各级科协和学术团体要稳定一支骨干队伍。各区、县级市、街道、镇全部建立科协组织,村建科协的比例从目前的29%提高到60%。居委会的科普小组有较大的发展,大中型企业有专人管科普宣传和科技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创造环境和气氛,使科普工作的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承认。对科普工作者从工作、生活、进修、奖励、职称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稳定科普工作者队伍。
搞好基层的科普服务。以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普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基层科普组织及其经济实体,鼓励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从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走自我发展路子。要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作用,加强联系协调,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科普网络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科普工作奖励制度,制定奖励办法,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科普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科普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
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的规划优先纳入地方基本建设、市政与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建设国际大都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把广州科技馆建设列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对现有一定基础的科普基地场馆进行重点扶持,增加投入,调整改造,完善功能,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与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示范基地。引导人文景观、旅游设施增设科普教育功能。
对科普基地设施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对科普基地设施和场馆挪作他用的,要进行清理清退,恢复原有的功能。
(五)加快科普工作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根据《科技进步法》有关规定,制定广州市科普工作的地方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明确科普工作是公益性事业,确定科普公益事业机构的设立条件、程序并通过主管部门认定公布后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使广州市科普工作步人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制定广州市科普机构、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强化科普基地设施功能,规范各项科普活动。通过认定的科普机构、基地,可以享受与科研机构相同的有关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要为实现本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