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承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97讲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本期大讲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瑛教授带来《植物中的两面人——药食同源植物》主题演讲,以药食同源植物为核心,讲解药食同源的历史、现状,并以枸杞和甘草两种药食同源代表性植物为例,讲述如何认识和了解药食同源植物。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办,超6万名市民通过现场讲座和羊城派等视频直播进行观看。
王瑛介绍,全世界的植物种类中,被子植物有416科369000种,分为藻类、苔藓、石松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等。《中国植物志》中收录了被子植物228科3163属28350种,中国的多个植物园还引进了大量的非国产植物。
日常生活中,80%的食物来源于17个科的植物,不超过300种。全球的药用植物有28187种,中国药用植物有12000多种,而中西方都有药食同源的历史,欧洲曾经提出“厨房代替药房”,在国内,保健、食疗、药膳等都很流行。
王瑛表示,药食同源的起源是最初神农尝百草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物,而在古代,曾将“医”分为食医、疾医、兽医等。食物和药物的主要区别是食物无毒、提供营养、性味平缓,而药物“是药三分毒”,性味相对猛烈,用于治病。
王瑛特别提到,枸杞是性价比最高、用量最多的保健品原料,其团队研究枸杞长达20年。枸杞以果实入药为“枸杞子”,以根皮入药为“地骨皮”。“枸杞子”作为入药物种,是指“宁夏枸杞”这一个物种。而“地骨皮”作为入药物种,则分为“宁夏枸杞”和“枸杞”两个物种。她还推荐了一些枸杞的使用方法,如泡制枸杞菊花茶、枸杞煮粥、枸杞干果嚼服等。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