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专栏 > 科普活动

应节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黄瓜白粉病知识和防控贴士

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0-03-06 09:02:51

  南沙温室大棚内种植生产的黄瓜近期爆发白粉病,通过本文先学习了解一下有关白粉病的知识,这有利于我们日后的预防。

  1.发病条件

  白粉病在10~30℃条件下均可发生,通常情况下,分生孢子在温度16~24℃内最易萌发。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所以在高温天气下若出现忽干忽湿的环境条件则白粉病常常发生严重。另外,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营养失衡、浇水过多过少、植株徒长、光照不足、枝叶过密、通风透光差等原因均容易发生白粉病。

  2.病原学特点

  黄瓜白粉病属子囊菌门真菌,可分为单丝壳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病原菌可通过菌丝或孢子方式寄生在寄主上越冬,其中,菌丝多附着在叶片表面,而孢子则可产生吸器或者芽管侵入寄主表皮,从而对寄主进行侵害。

  3.传播途径播

  空气流动、雨水以及人为带菌触摸是传播白粉病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飞溅或冲刷进行传播,雨过天晴后,孢子会快速分生繁殖,引起病害爆发流行。

  4.发病症状及危害

  白粉病以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较少,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病,下部比上部的叶子发病早和病状重。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呈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好像撒了层白粉,甚至病叶黄枯,有时病斑处会有黄褐色凸起的粒点。白粉病阻碍黄瓜光合作用,会导致瓜秧枯死,造成生长不良、早衰,瓜不能正常成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果实的品质下降和减产,严重时甚至失收,是危害黄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306085507.jpg

  5.防控贴士

  选用抗病品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棚室消毒

  棚室消毒是杜绝病源预防白粉病发生的最好措施。黄瓜种植前,必须进行棚室消毒。可利用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闷棚和对基质暴晒,可以使用药剂熏蒸,药剂熏蒸可选用硫磺粉加锯末。进行在播种或幼苗定植前,最好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熏棚,可有效去除棚室病原菌。大田前造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对土壤及时翻晒,减少侵染源。

  加强科学管理

  轮作。合理种植密度。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平衡施肥。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牵引,摘除黄老病残叶,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浇水,及时通风排湿,避免棚内湿度忽干忽湿。工作人员勤于洗手,保持园区清洁卫生,出入温室大棚要随手关门,尽可能不要让闲人进入温室大棚。主管人员做好工作日记,每天监测,对黄瓜每天的生长状况、施肥淋水喷药等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

  药剂防治

  勤于观察,一发现老叶出现白色病点症状,即发病初期,佩戴口罩,及时喷药杀灭。可选用:吡萘·嘧菌酯、氟硅唑、嘧菌酯、硝苯菌酯、氟菌唑等药剂喷雾防治。也可通过选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熏棚防治。为提高防治效果,喷药前先将基下部的发病严重的病老叶摘除统一清理。在棚间湿度较大时,除了及时抽风排湿外,也可使用中蔬弥粉机配合中蔬微粉进行喷粉防治,可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使用农药时,注意按注明的浓度及要求使用。为防止病原菌的抗药性生产,连续几次喷药防治时,应采用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为好。

  黄瓜生产过程中,除了极可能会出现白粉病危害外,还会同时发生其它病虫害,为了节省人工,可使用允许混配的杀病药、杀虫药一次性喷施共防。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