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出成效 创新发展惠民生——花都区人民医院科技活动周启动
8月26日,花都区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举行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花都区卫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锦东、花都区科工信局邓树坚会长、郑天宏科长,花都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叶家骏,副院长刘文、芶祯峥、曹天生、徐洁萍、张文伟,总会计师徐间萍参加了启动仪式。
今年是第20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花都区人民医院组织了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本次科技活动周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展现花都区人民医院科技抗疫的全过程,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识疫、科学防疫。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科技抗疫宣传片」
花都区人民医院是花都区唯一一家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花都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今年新冠疫情期间,花都区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各部门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不断创新抗疫措施,实施科技战疫,大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风险。
一是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引导分时段就医,明显降低患者扎堆看病情况。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员接触,大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质量。院区的各入口还设置了5G红外线高精度人体测温热成像仪进行体温测量,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能实时发现体温超过37.3℃病人并发出报警,确保发热病人“一个不漏”。
二是及时上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咨询”服务,组织数十名医生线上为广大市民朋友免费答疑解惑和进行专业指导。
三是应急病房等特殊场所,穿脱防护用品实现视频全程监控,远程指导和监控整个穿脱过程,大大降低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感染风险。
四是在全区率先启用智能配送机器人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为隔离病房配送药品、餐食和生活用品,并协助开展远程视讯查房、巡视和呼叫应答。
五是紧急采购负压救护车、移动空气消毒机等先进设备,启用一台新CT专门用于检查发热病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六是加快改造实验室和购置检验设备仪器,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建成“分子诊断实验室”,每天可检测1000人次,最多可达每天2000例,做到应检尽检、应检即检,核酸检测出结果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6小时。
2020年1月20日-7月30日,短短半年时间,花都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13026人次;应急病房累计收治618人,实现了新冠病人零漏诊、零误诊、零差错、零死亡和全院职工零感染,取得了疫情防控的较好成效。
花都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叶家骏鼓励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他表示,医院会努力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健康花都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花都区卫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锦东盛赞花都区人民医院全体员工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践行了“让爱心绽放”的理念,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担当和责任,更是用智慧的思维、科技的手段武装自身,充分体现出“科技战疫”的优良品质,也加速了智慧医院建设的步伐,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是明显方便了广大病患,真正为广大市民谋福利。
当天,花都区人民医院还召开了科技创新座谈会,区科工信局领导、院领导与医院科研骨干就花都区共建医学科研平台、资源共享,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及如何实现进一步创新发展等做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花都区人民医院通过持续加强科研队伍和平台建设,调整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等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科研立项数、获取科研资助资金数、专业论文数、获得专利数等均逐年递增;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