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疾控提醒:接种疫苗当天不要进行核酸检测
连日来,广州、深圳、茂名等地陆续报告新冠肺炎本地疫情,公众接种疫苗热情高涨,省内多地疫苗接种点人数明显增多。
为避免人员聚集,各疫苗接种点纷纷暂停现场派号,仅接受网络预约接种。广州市卫健委5月26日也发布消息称,当前广州全市疫苗供应稳定,可满足近远期群众接种需要。
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打了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吗?疫苗接种后能进行核酸检测吗?多久才能起到保护效果?尚未接种疫苗应该如何防护?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专家作了回应。
接种疫苗不能百分百避免感染病毒
接种疫苗是否可以“一劳永逸”?答案是否定的。
“所有的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接种疫苗后也)一定会有些人被感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说,疫苗的保护效果分为保护感染、保护疾病和保护传播他人三个层面。目前大部分疫苗保护感染的效果都是50%—80%,而最重要的保护住院、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一般都在80%以上。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蔡卫平也指出,接种疫苗后,重症风险会大幅度降低。60周岁以上的人群是出现新冠肺炎重症的主要人群,如果没有疫苗禁忌症,要“应接尽接”。
除了预防发生重症和死亡,国内的权威专家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大规模接种疫苗在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上的作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认为,免疫屏障建立后有3个主要作用:第一是让疾病流行减缓,或者最终达到流行终止的目的;第二个作用是减缓病毒变异,当有免疫力的人群占比非常大时,病毒的传播和流行遇到有免疫力的人就终止了,病毒变异也会因此减缓;第三个作用是通过免疫屏障的建立,让有疫苗禁忌的人群得到间接保护。
接种第二针疫苗约2周后才产生较好免疫效果
新冠疫苗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发布问答回应,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蔡卫平也提醒,疫苗完全起效需要一定时间。根据相关研究来看,我国的灭活病毒疫苗在接种第二针14天后,疫苗的保护效率达到峰值。
也就是说,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冠灭活疫苗,要在完成全部疫苗接种后的2周左右才能对病毒起到比较好的抵御效果。
对于已经接种疫苗人群,防疫措施也是不能少。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林鹏建议,接种疫苗后仍要做好七大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常清洁、勤监测、分餐制。
“特别是在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尽量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林鹏说。
近期广东天气炎热,各地已纷纷推出线上预约通道,方便市民预约疫苗接种。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孙立梅提醒,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症人群,包括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的人、患急性疾病的人、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的人、正在发热的人及孕妇等都不能接种疫苗。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接种条件?孙立梅建议,首先要积极获取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科普知识。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建议到现场接种时跟接种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由医生评估后再确定是否接种疫苗。
对于疫苗接种,广州市卫健委提醒,广大市民请通过线上预约接种疫苗,并合理安排时间、错峰接种,同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现阶段,广深等城市正在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接种新冠疫苗当日不要进行核酸检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如需进行核酸检测的,需要在接种次日再进行采样,这样做可以减少因接种区域疫苗株核酸片段污染造成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
老人和小孩更要做好“防疫四件套”
此次广东本地疫情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有多名60岁以上和18周岁以下的人员感染。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冠疫苗暂不推荐18周岁以下人群接种。在大规模推进疫苗接种阶段,各地也优先给18—59岁的成年人接种疫苗。
那么,对于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以及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来说,应该怎么防疫?孙立梅建议,上述人群依然应当采取常规、非疫苗的保护措施,更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个“防疫四件套”。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表示,因为患有基础疾病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注意做好防护。“跟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同住的成年人,因为在外接触较多,很可能把病菌带回家,更应该打好疫苗,这实际上也是间接保护了家里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除了接种疫苗外,郑慧贞特别提醒,老年人应该做好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措施。“通风非常重要,在家要通风,外出尽量去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外出回家要洗手,手没洗干净前不要触摸口鼻眼。”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