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建筑里的科技力量——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17期开讲
9月24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联合承办的第117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广州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季超作《建筑工程科技创新与实践》科普主题演讲,210余名观众参加了现场讲座,超2万名网友在线观看讲座直播。
活动现场
在古代,房子是如何盖起来的呢?古人把某一种草割下来放在屋顶上代替瓦,把余下带草根的土分离出来做成了坯,建好的房子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后会变成肥料回归大自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人们能够通过先进技术,建造出坚固且舒适的房子。张季超认为,好房子是绿色低碳、品质长久、环境宜居、具有新型全寿命周期的优质住宅。如何建造“好房子”,需要做地质勘探、做设计、做地基处理、挖基坑,结合防灾减灾的考虑及主体结构施工,最后通过智能方式建好。
2003年年初,广东省决定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大型科技场馆——广东科学中心,选址在广州番禺,那里曾是片沼泽地,分布着荷花塘和烂泥池。如何在沼泽地上建高楼大厦?高楼的建设需要深厚的基础来支撑,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在经过填土处理后,该地点的海拔从4米多提升至8米多高。张季超表示,地基下面有很厚的淤泥,还有断裂带,如遇到地震可能引发沙土液化,导致喷沙冒水,诱发沉陷,房屋会有倾斜倒塌的潜在危险。在处理广东科学中心的地基时运用了“强力夯实法”,将一个很重的锤以很高的高度自由落体下来,对土进行强力夯实,迅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形成比较均匀的、密实的地基,在地基一定深度内改变了地基土的孔隙分布。通过克服淤泥的难题,解决了地基问题。
地震的突发性、毁灭性会造成房屋倒塌和桥梁破坏。张季超介绍,为提高建筑结构中的隔震减震能力,广东科学中心采用格构式钢巨柱+跨层纵向主桁架+横向桁架的大跨巨型钢结构体系,通过隔震技术解决了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顶部要设置整体梁板结构的问题。同时,为达到环保要求,广东科学中心创建了以共享空间为核心的体系,利用自然风压、空气热差使建筑具有呼吸性能,运用冰蓄冷技术、把玻璃幕墙的效果改成保温的金属幕墙等,从而实现有效节电。
演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