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网上互动 > 在线访谈

权威访谈|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打造“科技王牌军”,抢占“未来制高点”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2-07 17:34:00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当前,广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支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强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发展路径由过去的“从商贸到产业到技术”,调整为“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创新模式从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反向复刻”模式转向以“科学引领产业”的“正向推动”新阶段,进而实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

图片

  

  为此,广州培育和引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的“科技王牌军”,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缺芯少核”等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全力攻坚,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图片

  

  01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强调原创性独有性

  南方日报:近年来,我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中央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高水平”你怎样理解?

  王桂林:“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予科技创新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对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高水平”,首先要求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其次,“高水平”更加强调“原创”和“独有”。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研究着力深耕原始前沿领域、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产业发展实现各类商品“品高价优”。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并跑”。

  此外,“高水平”必须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和“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力支撑。

图片

每年一度的海交会,成为广州招才引才的重要平台。

  南方日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市科技创新事业如何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桂林: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必须倾力扛起国家使命。当前,广州科技创新事业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按照尖端引领、协同融合、开放共享、体制突破的思路,牢牢把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形成链接全市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

  在此过程中,广州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航母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州路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02

  广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零的突破

  南方日报:2020年,广州市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达到3.10%,“十三五”期间广州R&D经费实现翻番。在你看来,广州要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王桂林:近年来,广州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从几组数据可以看出:

  一是研发投入总量再创新高。2020年,广州R&D经费总量774.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较2015年(380.1亿元)实现翻番。二是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2.10%提升至3.10%,增幅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三是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2020年广州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10亿元,占全市R&D经费的比重达14.2%,创历史新高,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继续努力扩大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同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提升投入绩效。

  首先,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在保持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倾斜,发挥好“指挥棒”作用。

  其次,强化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培育一批龙头科技企业、“隐形冠军”和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

此外,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优化“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集聚各类风投创投机构,借助金融资本撬动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图片

南沙科学城是广州进军原始性创新领域的重要布局。

  南方日报:在基础研究领域,广州积极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这些战略平台体系的打造进展如何?广州希望借助这些平台体系,实现哪些领域的突破?

  王桂林:广州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和引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

  第一个“2”是指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航母平台,广州实验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新冠疫情科研攻关上取得重要进展;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全国三大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将以集成电路与关键软件、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为主攻方向,导入重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第二个“2”是指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两大基础研究“国之重器”,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标志着广州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且一举规划建设2个。

  “N”是指多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成立的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岛实验室等4家省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速;引进建设了十余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通过“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广州将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聚焦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缺芯少核”等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瞄准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坚,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图片

位于广州的四大省实验室。

  03

  三年内建设不少于30家高水平企业研究院

  南方日报:“十三五”至今,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数倍增长,并汇聚了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接下来,广州在扶持市场主体,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广州有何新目标、新举措?

  王桂林:“十三五”期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下一步,广州将在保持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稳中有增的同时,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本化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首先,继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今年,印发的《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3.0版。与原来的资金奖补引导政策相比,新政策更加侧重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实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培育更多创新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造就一批十亿、百亿、千亿级别的领军企业。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各级重点研发计划,通过“揭榜挂帅”解决重大技术需求或产业关键难题,对获立项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三年内将支持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不少于30家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高价值专利申请数量,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发明专利布局,建立核心技术专利池。

  此外,建立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加快建设风投创投之都,引导政府资金、市场资金、金融资本向初创期企业集聚。提升科技信贷水平,推动23家合作银行对纳入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发放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施上市挂牌“科创领头羊”工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科技企业并购基金等。

图片

广州科技企业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今年来,广州开始布局“链长制”等工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如何理解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动关系?

  王桂林: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意在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者互为支撑,从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提供强大动力。

科技局高度重视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牵头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长制”,于10月9日印发《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开展“十百千”战略发展计划作为总目标,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实施期内,我们计划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展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培育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业。到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创新要素齐全、创新氛围浓厚、创新协同良好的产业链体系。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