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税收贡献超10亿元,南沙有片“科创雨林”!
在年后返工的第一个周末,2月9日,位于南沙庆盛枢纽片区越秀iPARK粤港智谷(以下简称“粤港智谷”)C3栋的华域生物项目正式动工,预计半年内,这个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5层楼高的细胞医疗生产基地便能建成投产,投产后三年内预计营收将达数亿元。
这是粤港智谷落地的第180个项目,距离其正式开园仅不到一年,就已注册及入驻企业超180家,其中超20家为上市公司母公司及子公司。粤港智谷的整体产值更是突破120亿元,入园企业贡献税收超10亿元。
踏入2025年,非凡之年的南沙将有非凡之举,这个园区便是一个生动案例——一棵“大榕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一块“好土壤”(粤港智谷)带动一片“科创雨林”(环港科广创新区)。
春天播下的一颗颗种子
刚刚动工的华域生物项目如一颗已经在土壤中扎根、积蓄强劲生命力的好种子。
“从细胞存储,到细胞制备,再到细胞药物的研发,目前我们公司针对膝骨关节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这三种疾病的细胞治疗药物都已经通过了伦理论证和人体实验阶段,大量数据显示公司的相关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这三种疾病,比如显著减少疼痛、减少慢性病药物摄入、阻断记忆衰退进程等。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创新药的申报,预计三年内通过临床实验等审批手续后即可上市。”华域(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余生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正是因为该企业的细胞治疗药物申报和上市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一个高于行业标准的GMP基地如何能快速建成,成为这家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2024年10月举行的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会上,华域生物和南沙完成签约,随后,华域(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看区块、看园区、敲定选址、设计厂房与办公区一步步地推进。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周末,5000多平方米基地动工便一气呵成。
为何看中粤港智谷?
“我个人的工作背景比较多元,一路走来经过了汽车行业、能源行业,再到投融资和生物医药行业,因此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比较敏感。入驻粤港智谷,首先看中的是这里的政策优势,我们属于《南沙方案》里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叠加广州市的相应政策,对我们的租金和药物研发给予明确的补贴和支持;第二项看重的因素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这里距离庆盛高铁站不到10分钟的车程,有多班直达香港、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高铁,畅通无阻的交通体系对打开市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何余生表示,做出选择南沙庆盛粤港智谷的决定其实不难。
何余生还提及,落地南沙后,当地在审批注册、政府服务上的高效也让他感到惊喜。他建议道,如果接下来能在生物医药里开辟一些专门赛道,从应用场景的角度倒推,举全区之力去啮合政府、高校、医院、上下游企业等资源,将有利于这些新赛道产业的加速发展。
“企业期盼的营商环境是更快、更方便、更通畅,比如我们想要推进临床实验的时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能承接对应的项目,比如我们要制备一种新型的基因改良细胞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广”)可一起合作,如果能让这些资源更好地流动起来,这里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入驻。”
秋天收获的一片片丛林
开园一年,超180家企业注册及入驻,贡献税收超10亿元,这样的发展速度,在2024年并不多见,一片在粤港智谷生长的“科创雨林”正在环港科广创新区蓬勃茂盛。
“科技创新需要依托优秀技术和资源的支持,更离不开优质的产业载体。技术是种子,资本是水源,产业载体是土壤,缺一不可。”去年在粤港智谷举办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暨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活动上,港科广校长倪明选如此表示。
一年的阳光雨露里,粤港智谷这块土壤上已经引来了广汽能源、蘑菇物联、中信环境、东微电声、新加坡味驰集团、瑞士龙沙制药、三七互娱、霸王茶姬、瑞幸咖啡等多个明星企业的项目落子。在越秀商管南沙分区总经理冯玥看来,超180家企业选择粤港智谷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01.政策导向
《南沙方案》为先行启动区之一的庆盛枢纽,定制了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所得税、对南沙有关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港澳居民免征个人所得税负超过港澳税负部分等税收和经营方面的优惠政策。
02.联通港澳优势
这里对背靠港科广和港科广基因创新型企业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园区有一个香港企业和港科广有合作关系,共同在做一个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相关的应用课题,他们就选择在粤港智谷注册和办公,这样过个马路就能到港科广,回香港办事也很方便,搭40分钟的高铁就能到。”冯玥还提及,另一家明星企业蘑菇物联也是如此,一开始看重港科广的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入驻后在园区的牵线之下和港科广共建了实验室,完成实验项目清单收集,争取产学研成果转化。
03.依靠政府资源和国企力量
“产业的发展是‘生态化’的。粤港智谷背靠越秀商管国际化资管能力,以及母公司越秀集团万亿资产的‘越秀生态圈’优势,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资源导入能力强大,可以更深入产业上下游,打造更强劲的产业集群效应。”
冯玥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入驻企业之一的中城远大,本身是华为的“钻石级”供应商,承担了顺顺充iPARK全液冷超充站的全国布局,这个站年发电量可达2万度,可满足约1000辆电车的补能需求,可实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冯玥说道:“去年年底,顺顺充iPARK全液冷超充站作为庆盛枢纽片区首个全液冷超充站在粤港智谷揭牌,背后是越秀携手中城远大、双方资源整合的阶段成果,通过越秀金融租赁等为超充站的加快建设提供资本力量,同时背靠国企资源加速用地审批,让中城远大可以更大规模去谈项目、去扩张。”
非凡之年的非凡计划
除了提供产业载体,环港科广创新区还将充分发挥总规模10亿元的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和累计签约规模达14亿元的合作直投基金作用,为初创项目引入“金融活水”,并依托港科广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逐步在港科广周边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释放庆盛枢纽片区的“磁吸效应”。
如果说,上述的区位、交通、政策、科创等属于粤港智谷的先天优势,那么已经举办了五场的“庆盛夜话”必须是后天的实力加分项。
每月一期,一般是在周五晚上,就在港科广对面的越秀N+聚所举行,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港科广师生团队聚在一起,一边烤肉,一边聊天,一边看着项目路演,各取所需。
“在一场场‘庆盛夜话’的举办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经验不断调整,细化每期的主题和领域,比如这个月只做工科层面的项目路演,那我们就会提前和港科广的老师约好时间,收集好学生路演的项目和技术,再对应邀请大湾区在这个领域的企业界人士,让项目和企业、投资人更匹配和精准。”冯玥表示,接下来一年的“庆盛夜话”每个月主题都已经基本敲定,也和师生、企业都有了初步沟通,想报名参加“庆盛夜话”的人们越来越多了,证明这个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已经初步建立。
“实话实说,我们自己也没预料到,第一年就能有10个亿的税收贡献,超出了整个团队的预期。”冯玥介绍了2025年的计划:“打铁趁热,新的一年,我们希望对园区再扩容,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聚集大量的项目,预计至少有5到8万名产业界人士能快速在这个片区聚结,多数为科技人才和白领精英,那么整个庆盛枢纽片区就会进入加速发展期。”
加速发展期的环港科广创新区,会发生什么?
这里将采用“政校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为学校创业企业孵化提供良好的平台及环境。港科广、运营服务机构作为“前店”组织链接创新人才、优质项目、核心技术、社会资本、空间载体等资源,以市场为主导、以需求为牵引,充分释放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政府部门作为“后厂”提供调节支撑作用,引导各项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共同打造科创生态的“前店后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落地。
同时,还将吸引广州大学城高校,以及香港八大高校、澳门五大高校的创新人才到南沙创新创业,逐步在港科广周边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释放港科广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打造“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着力高标准完成《南沙方案》中考任务,南沙势必要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高地上打开新局面,要落地一批可见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全面释放《南沙方案》综合效应,引领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在这个非凡之年,期待环港科广创新区能拿出非凡之举,交出非凡成绩。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邓韵萨
图片:罗仲贤、越秀iPARK粤港智谷、资料图
编辑:胡霞霞
校对:刘嘉欣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