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全省首个!广州上线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布首批高质量数据集

来源:南方+ 发布时间: 2025-04-18 20:41:53

  大企业,想开发数据又担心数据泄露?

  小企业,想用数据却没有渠道?

  别担心,广州上线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4月17日,广州又走在全省前列,正式上线广东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并发布广州首批高质量数据集。

  据介绍,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首批涵盖绿色低碳、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12个产业专区,覆盖37个高价值场景,全面覆盖城市精细治理和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方面,为数据驱动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路径。

  

  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黄津表示,数据已成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与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相辅相成,广州将通过双轮驱动形成“双向赋能”正循环,共同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数据要素向“资产”“资本”深层转化。

  那么,如何理解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这个新生事物?它在促进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利用、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中,将发挥哪些价值和作用?

“三招”齐发,破解数据流通堵点

  何为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有专家曾这样解释,可信数据空间就是一个“有围栏的数据沙箱”,数据使用方以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互惠或有偿使用数据。

  为何要上线这样一个平台?

  因为当前大量数据一直在“沉睡”,数据流通仍存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难题。

  但数据的流通至关重要。

  从宏观层面看,据国际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从科技发展层面看,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之一,大模型的成长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库。

  广州上线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出了“三招”,招招直指数据流通的堵点。

  

  据黄津介绍,广州城市空间以价值共创破解“不愿用”,以资源交互破解“不会用”,以可信管控破解“不敢用”。

  在以价值共创破解“不愿用”方面,广州将建立共识规则,采用“1个城市枢纽+N个产业专区”模式,支持协同型、自治型、委托型三种价值共创模式,满足不同产业专区的需求,放大价值创造效应。

  在以资源交互破解“不会用”方面,广州将发挥公共数据资源引领作用,在广州市区两级公共数据的基础上,采取龙头企业数据融合、部委回流数据协同等多种形式,实现数据汇聚最大化。

  在以可信管控破解“不敢用”方面,打造严格的可信认证,对数据空间内的主体身份、数据资源、产品服务等进行严格可信认证,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实时存证及结果追溯,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在没有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之前,很多数据的流通利用可能都是在小范围内。现在打造了一个城市级的可信数据空间后,广州各个优势产业数据,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流动。”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方,广州数据集团首席数据官刘国庆介绍。

  双轮驱动,探索广州模式

  当然,仅有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质量数据集”。

  发布会上,广州对标“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心征集并遴选出首批16家企业的28个高质量数据集,涉及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产业。

  如果说,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那么,高质量数据集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血液”,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空间的可信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因为医疗数据共享面临权属不清、隐私风险等痛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此前一直有所顾虑,不敢共享数据,但这次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和高质量数据集的发布给了该院激活“沉睡数据”的机会。

  “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通过安全合规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这些高质量医疗数据集将助力临床科研、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决策。我们期待以数据为纽带,推动跨机构协作,让数据真正服务于患者和城市健康治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张鹏说道。

  张鹏介绍,该院的“癫痫专病数据集”等四个数据集入选了广州首批高质量数据集,提供数据集的目的一是为AI辅助诊断、真实世界研究等提供高质量训练样本; 二是通过跨域数据融合,支撑区域性疾病趋势分析、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等场景。

  “比如阿尔兹海默病专病数据集为AD早筛、药企研发以及科研机构探索AD分子机制、AI企业构建认知评估工具等提供数据支持。”张鹏说。

  

  正是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这一平台上,云蝶科技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展了合作,采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

  具体而言,云蝶科技提供技术与算法,医院提供医疗数据与临床场景。双方共同对数据清洗、标注,训练垂类医疗大模型,并在实际应用场景不断验证优化。

  “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搭建,为我们提供安全合规数据流通环境,降低数据获取成本与风险,利于整合多方数据,加速模型迭代升级,促进医疗AI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开拓业务、打造更优质医疗产品。”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崇键说。

  广州积极探索“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制度创新解决“能不能聚”、技术赋能解决“好不好用”、生态协同解决“愿不愿干”、场景验证解决“实不实用”,实现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之间“双向赋能”的正循环——前者为后者提供合规、高效的生产环境,后者为前者注入持续发展的产业动力,共同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资本”的深层转化。

  铸就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样本

  其实,这次可信数据空间能够成功上线,离不开广州在数据领域的深耕细作。

  广州凭借制度先行、数据富集、大湾区枢纽辐射以及产业生态完备等独特优势,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制度方面,2024年,广州率先发布对标数字中国建设的《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数据条例》,搭建起“1+1+1+N”数据制度体系,全面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实施“数源工程”,广州公共数据累计汇聚超700亿条,交换超5000亿条次,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果斐然。在构建“12218”产业体系过程中,产业数据规模庞大且融合度高,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数据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南沙自贸区开展“港澳数据特区”试点,探索跨境数据“分类管理”。广州与港澳携手共建“数字湾区”,推动电子病历、征信数据互通,并落地“香港—广州”首条国际数据专线,支持科研数据跨境,在大湾区数据流通与合作中发挥关键枢纽作用。

  

  广州数据产业特色鲜明,“四上”数据型企业超1300家,营收达1400亿元。拥有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发布76个场景清单,多项数据开发利用入选示范,数据交易覆盖25个行业,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数据生态。

  在前期不断努力的基础上,此次发布的“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则在全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领先一步,成为极具示范意义的“广州样本”。

  比如,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技术系统建设紧密跟随国家数据局技术文件及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指引,城市空间枢纽平台承担中间服务平台、公共数据统一供给、数据产品可信开发环境三重角色,与节点连接器实现资源交互层、可信管控层、价值共创层的高效协同,确保整个技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通过前期广泛征集,广州目前已有约160家单位表达了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强烈意愿,并提交了170余个高价值场景。

  此次上线发布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只是第一批成果,未来将基于这些丰富的场景资源,持续激活带动各生态主体,不断扩大产业专区和高价值场景的数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据生态。

  南方+记者 吴雨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