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7年,广州将新增培育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10万人次
4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根据计划,到2027年,预计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18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围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新增培育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10万人次,数字技能人才5万人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次,“一老一小”相关行业技能人才8万人次,为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并遴选建设5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30家大师工作室。
新华社图片
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
《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广州将实施“羊城工匠”培育工程,将业绩突出的合格“羊城工匠”纳入“广聚英才”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名额不超过每批次“羊城工匠”的20%。
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育格局中,行业企业将发挥主体作用。《实施意见》明确,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其他实体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重要因素。
强化职业院校基础作用方面,广州将采取中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同时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一至两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强化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推动职业院校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推进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专业群。
广州还将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每年遴选建设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全民技能培训行动”,构建覆盖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打造15分钟技能培训服务圈,支持各区围绕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培育工程实施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养行动,建设一批广州匠谷、技能小镇、工匠园区等特色载体。
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参照正高级别享同等待遇
根据《实施意见》,广州将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企业聚焦岗位需要开发产业适应性评价标准,健全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岗位设置。同时,鼓励企业开展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工作,聘任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的人员,可比照本单位正高级职称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方面,广州将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同时加强大湾区技能人才评价技术及规范对接,推进粤港澳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建设,拓宽粤港澳职业技能“一试多证”评价模式的覆盖领域。
为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广州鼓励用人单位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获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参加企业招聘、考核定级、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分别与大学专、本科学历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此外,广州将建立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强化技能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岗位价值、技术创新、技能水平和绩效等级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应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鼓励企业对在技术革新和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
广州还将完善技能人才入户政策,在引进人才入户中放宽对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的年龄、工种限制,引导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在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广州将对引进的国内外高技能专家和世界技能大赛专家教练、获奖选手,按照有关人才引进政策规定享受待遇。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照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