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佛山转化!这一“全球首台”制造设备在顺德亮相
4月22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以下简称“顺德园区”),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据悉,会上,双方正式推出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该成果标志着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印证了华南理工大学与顺德校地合作、“广州创新、佛山转化”的又一成功案例。
“校地合作”新品亮相
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亮相”
这一“全球第一”在佛山市顺德区“亮相”。据悉,本次活动新推出的20L级设备,作为行业内首款大体积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对等离子球磨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具有标志性意义。该设备在无氧操作、模块化布局、自研控制系统稳定性等技术层面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
作为发布会联合举办单位之一,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孵化的高科技企业。华欣材创董事长朱敏教授,曾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卸任行政职务后,朱敏教授依然坚守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持续攻克等离子球磨技术的关键难题。
2023年12月,依托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团队的“等离子球磨技术”作价入股,朱敏教授联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顺德创新园区孵化“落地”,使等离子球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持续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材料加工的效率与纯度不高一直是技术突破的“拦路虎”。过去,传统机械球磨仅靠机械能,研磨耗时久、易引入杂质、材料活性差。
为解决这一制造“痛点”,华欣材创研发的等离子高能球磨技术,在球磨罐引入冷场等离子体,借助高能量电子与机械冲击力协同,极大加快材料细化、合金化与活性激活。
据悉,该等离子球磨技术已获广东省专利金奖,并已深度融入中国材料产业链,其技术和装备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高端粉体材料制造“卡脖子”技术的产业化突破。
据悉,此次新发布的20L级设备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中试研发和小批量生产,有望在相关材料领域形成“技术突破-量产转化-产业升级”的高效闭环,推动我国新材料研发从“跟跑”向“领跑”跨越,加速国产高端材料替代进口。当前,全球新材料产业正迈向高效、绿色升级,这一新设备将凭借“高效低耗、智能可控”优势,成为材料制备科研、生产的关键装备,有力推动行业升级。公司表示,未来有计划拓展国际市场,让中国高端研磨装备技术走向全球。
“校地共建”打造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
据悉,早在2017年,佛山市顺德区牵手华南理工大学,在陈村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顺德园区是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广州以外区域建设的唯一实体园区,也是承接学校科创资源在佛山落地的唯一实体载体,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内知名工科院校,校内师生创业热情高涨,成果转化需求旺盛。目前,顺德创新园区已引进教授领衔、博士带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40余个,其中获市/区人才团队认定19个;在园创业就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超过350人;累计孵化企业129家,在园企业中90%以上与华南理工大学紧密关联;已培育有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德区上市后备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彰显了顺德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全周期培育成效。
目前,顺德区科技局还联合陈村镇以及国资产业载体——莱茵科技园,通过构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华欣材创等创新团队提供高标准实验室场地、中试场地及产业链对接服务,显著缩短技术市场化周期。可以说,这种“政府搭台、技术唱戏、产业联动”的培育模式,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范式。
据悉,当前,作为顺德区临广小镇,陈村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广州科技创新圈。目前,区镇国资参与设立规模1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基金,为潜力初创企业保驾护航。同时,针对人才引进、产业“落地”等提供相关政策和载体。
该镇表示,下阶段,顺德区和陈村镇将持续强化顺德园区等平台与本地企业资源对接、优势互补,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产业特性开发个性化应用场景,推动中试平台往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为陈村乃至顺德制造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陈树忠
图/项目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黎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