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亿美元的全球生物制造产业“蛋糕”,广州如何“分”?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全球生物制造产业按价值计算在30万亿美元量级,成为各国战略必争的领域。”生物岛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介绍,生物岛实验室和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和建设银行等机构持续合作金融创新,加速生物制造领域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5月6日,生物岛实验室·万华化学生物化工研究与制造创新联合体正式签约,双方将在生物新材料等领域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同时,生物岛实验室还与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携手,在科技金融上继续扩大基金规模、拓宽科技金融路径,为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共同破解“融资难、转化慢”的痛点。
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黄埔学院执行院长毛丽丽说:“生物岛实验室要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布局高端科学仪器、生物制造等创新联合体和平台建设;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技术转化,并实现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把青年科学家作为创新核心力量,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的发展。同时,实验室积极打造包括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并携手建设银行合作科技金融业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生物制造从啤酒、奶酪等1.0阶段,已逐步走到以合成生物制造为代表的5.0阶段。”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建忠在主题演讲中说,生物制造产业不仅有生物医药,还包括农业食品、化工材料、能源环保等领域,“广州既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也有生物制造产品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还有强大的菌种资源,可保证生物制造发展的创新源泉和后劲。”
刘建忠介绍,今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批复同意中山大学牵头筹建“广州市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创新中心”,该中心将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的交叉融合。日前,该中心相继组织了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G10联盟和企业联盟,旨在通过“政产学研用金”深度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