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牵手港科大(广州),全面加码南沙人工智能
5月26日下午,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活动期间,华为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双方将合作启动 “鲲鹏昇腾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筹备,校企联手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产业既是支撑上层应用的基础设施,也是孵化科研创新、培育尖端人才的“蓄水池”,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定位为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的校级生态合作平台,它将围绕大学计算产业前沿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为产业输出高质量鲲鹏昇腾创新人才,孵化和培育根植中国的世界级科研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多重挑战,如高端芯片、算法框架等核心技术亟待自主突破,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不足等。
对此,华为始终坚持“硬实力+软生态”双轮驱动,深耕AI十多年,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AI能力体系。目前,昇腾AI芯片与Atlas计算平台已为千行百业提供澎湃算力,昇思MindSpore作为国内首个全场景AI框架,已服务超150万开发者,支撑金融、医疗等领域300余个行业模型高效开发。
华为昇腾产品线总裁张迪煊表示,当前,南沙乃至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跃升,华为与港科大(广州)已经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全面深度合作,与中铁隧道局已开始“隧道大模型”标杆性场景深度合作,但是单靠个别企业或机构的力量难以突破瓶颈。
活动当天,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华为联合港澳和国际机构等具有影响力的湾区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联盟将以“立足南沙、协同港澳、引领内地、面向世界”为宗旨,汇聚政产学研金等各方力量,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枢纽。
张迪煊表示,未来希望依托联盟全体成员的协同攻坚,深度凝聚“政产学研金”各方力量,通过联合创新攻关、生态资源共享、标准体系共建,以及政策支撑与市场驱动的双轮协同,立足湾区特色场景,深度链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产业落地全链条,才能破解数据壁垒、算力成本与人才断档等难题,构建共生共荣的区域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构建可持续的AI产业生态。
南方+记者 郑国豪 任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