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20多位院士……广州科技战“疫”的底气在这里!
2月2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科技战“疫”新闻通气会。会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王越西介绍了广州科技战“疫”的最新情况。“科技体现担当,广州市科技战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以专业的素养、无畏的勇气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钟南山明确“人传人”后第3天,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启动紧急攻关
“首先是行动快,主要体现在立即动员、全面部署。”王越西表示,广州市科技部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自广州赴武汉调研指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后,立即研究部署科研攻关工作,并于1月23日组织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又称广州生物岛实验室)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省实验室科研能力强的“尖刀”作用。1月27日,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迅速启动首批紧急攻关项目,包括快速检测、疫苗开发、致病机理与优化方案、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
科技版“暖企20条”出台,多措施支持科技战“疫”
2月4日,广州市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科技项目管理有关事项印发通知,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简化程序,实行“不见面”服务。2月14日,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市科技局出台“暖企20条”,通过资金支持、金融引导、简化流程多措并举支持科技企业“战疫”。
2850万元支持38项科研应急攻关
广州市科技部门采用了省市区联动“一盘棋”推进科研攻关的机制。1月23日,省市联动围绕重症肺炎临床救治、院感综合防控、致病机理、药物研制等方面,启动科研攻关应急立项,并于当天开始组织实施第一批6个项目,支持经费1300万元。在省市联动开展应急攻关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采取市区联动方式,重点支持项目38项,主要包括检测技术及试剂、疫苗研制、特效药物等方面,支持经费2850万元。
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
王越西介绍,在钟南山院士等顶级科学家领衔下,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医院充分发挥“尖刀”作用,取得重大科研攻关突破,为“战疫”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在他指导下,相关科研机构和医院协同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在P3实验室分离出广州第一例病毒毒株。
2月13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的冠状病毒。
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
“在科研攻关中,也涌现了许多勇于担当、倾力付出的专家。”王越西说。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尹雄等亲自签署紧急攻关任务《责任状》,承诺用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带领项目突击队分秒必争、攻坚克难,保证全部精力投入,不从事无关的工作,并在任务完成前不考虑论文发表和个人利益。
广州高科技企业大展“战疫”身手
能够在战疫中抢得先机,广州雄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功不可没,他们在这场“战疫”中大展身手、各显神通,在“检、防、保”方面全链条提供坚实支撑。
◆检测:达安基因研制出超快速检测试剂盒
检测方面,达安基因研制出全国首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超快速检测试剂盒,截至2月20日累计发货量328万人份,供应武汉25万人份,库存45万人份,库存原料200万人份。达瑞生物研发的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速度快,10分钟内出结果;
金域医学积极承接包括雷神山医院、武汉、湖北等关键区域的核酸病毒检测重任,目前已在包括湖北、广东等全国20个省市区陆续开展抗击疫情,投入人员超过1000人,全集团核酸单日检测能力可达7万例。国家推荐9个检测试剂优先支持项目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广州独占三席,其中万孚生物承担了2个。
◆防治:华南疫苗已经疫苗关键抗原位点设计和基因合成
防治方面,广药集团1月27号提前复工复产,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全力以赴保证药品市场供应。广药集团下属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紧急生产磷酸氯喹,首批50万片药品已生产完毕并投入临床。华南疫苗承担了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专项,目前已经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关键抗原位点设计和基因合成,并制备了表达重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正在加快速度制备重组蛋白。
◆保障:广汽集团口罩日产能将提升到180万只/天
保障方面,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穗康”小程序,首日点击量超过1.7亿,上线15天累计访问量超6亿。广汽集团一方面加紧自制设备生产口罩,另一方面派出技术力量支援口罩生产,在攻坚克难突破主要瓶颈后,口罩日产能将提升80%,达到180万只/天。
紫川科技开发的探测体温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支持多人同时移动测温,测量温差在正负0.3℃之间,一旦体温超过37.2℃则自动报警提示。高新兴科技自主研发的升级版5G警用巡逻机器人,可实现5米以内快速测量体温,并识别移动中的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普理司科技在全国首发柔性AI视觉“众智”口罩机,利用人工智能大幅提高口罩生产效率。
广州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还有20多位院士!
王越西分析,广州科技在本次战“疫”中反应迅速,取得良好战绩,与广州长期以来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有较大关系,并且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全链条形成有机协同效应。
他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最有培育基础和条件、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22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800亿元。
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保证。王越西介绍,广州拥有省内所有“双一流”医学高校,以及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大院大所;拥有省内全部5家GLP机构,36家GCP机构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是技术发明的基础。广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500多个,其中三甲医院42家,居全国第三。引进生物医药领域诺奖得主5位,徐涛、施一公、王晓东、裴钢等院士20多位。近五年广州共有30个药品,5791个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在产业发展方面,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包括17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1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上市企业37家;培育了广药、香雪、达安基因、金域医学、万孚生物、百奥泰、迈普等各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骨干企业集群式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