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中国方案世界共享,这个药物在广州“踏出”助全球抗疫第一步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3-20 14:40:05

  广州生物医药从科研、临床到产业全链条共筑“战疫长城”。

  1月4日,立春,百草回芽。

  “又有1例转阴了,磷酸氯喹有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房传出好消息,让抗非老将江山平教授连日来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17年来,他一直关注磷酸氯喹对冠状病毒的疗效,但就它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如何把握这款药的有效剂量?其毒副作用如何避免?团队收集到的磷酸氯喹只剩几百片了。

  

  同日,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公司董事长黄坤荣拨通了重庆一厂家的电话,落实了磷酸氯喹原料药的供应,并派专人前往重庆跟进生产进度。时隔20多年,磷酸氯喹生产线即将重启。位于海珠区的光华制药生产厂区片剂车间里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这次,他们要跟时间赛跑。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上,广州生物医药科研力量精锐尽出:从实验室的科研攻关,到病房的临床救治,再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过去,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平台、场景、方式,但大疫当前,他们协同发力、联手攻关、厚积薄发,筑起了一条“全能抗疫防线”。

  三位院士和他,协力让磷酸氯喹“走进”全国诊疗方案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而尽快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关键在协同。磷酸氯喹,这款有70多年历史的抗疟疾老药如何被“送进”全国诊疗方案的过程,或是说明如何发挥协同力量的最佳案例之一。

  该紧急攻关项目启动于1月27日。当天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吹响了“集结号”,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主任徐涛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齐聚一堂,研讨紧急攻关项目。

  

  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江山平与徐涛院士深入探讨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的支持下,确定启动该项攻关项目,并把临床研究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1月30日,首批10个病例入组用药,服药后2到10天转阴,平均转阴时间6.65天。这一结果很快被送到钟南山院士手中,在2月7日广州一场研讨会上,全省十余家定点医院专家共同制定了一份多中心协作方案,扩大磷酸氯喹临床试用研究范围。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纳入其中。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升级,氯酸氯喹更作为从广东、从广州走出的“中国方案”,助力全球抗疫。

  就在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开展研究的同时,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公司也在快马加鞭恢复磷酸氯喹的生产。“由于这款药20多年未生产了,按照正常时间至少需2个月才能完成从采购到重新上市。但是基于疫情的紧迫性,我们在短短的两周内就完成了从采购到申请复产的全过程。”黄坤荣说。在接到重启生产任务的15天后,首批50万片磷酸氯喹走下生产线。

  

  “此次战‘疫’,不仅有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还有广州的钟南山、白云山。”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说,“钟南山代表着广州科研人员的力量,白云山制药则是众多为抗击疫情立下大功的科技企业缩影。”

  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家携手结硕果

  抗击疫情的科研战线链条很长,单在生物医药领域,就涉及疫苗和抗体研制、药物筛选、检测试剂研发、病毒治病机理研究等。为此,广州依托钟南山、徐涛等“国字号”顶级科研专家,发动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家“三支队伍”联合攻关,硕果满满:

  在检测试剂研发的战线上,1月20日,广州万孚生物率先宣布成功研发出多重核酸检测卡,是全国最早一批新冠病毒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达安基因从着手研制到获批量产核酸检测试剂盒,仅用时16天。

  

  在病毒溯源的战线上,广州同样打起“闪电战”。2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第一株在广州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及变异分析,随后全国率先在患者粪便、尿液标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

  依托“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广州智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筛选确定30余种潜在药物列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出一套基于胸部CT和X光的新冠肺炎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不到20秒可诊断。

  

  在3月12日的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更多科技成果亮相:仅用35天,成功建立新冠病毒受体ACE2小鼠动物模型通过胚胎干细胞;研发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保护医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广州生物医药凸显龙头作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经历“非典”的广州,在本次战“疫”中反应迅速,有赖于坚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其中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还引进了生物医药领域诺奖得主5位,徐涛、施一公、王晓东、裴钢等院士20多位,为疫情攻关预备了一支在全国领先的科技队伍。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是国之重器。着眼长远,以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之重器防范化解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生物安全新形势,广州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向深度“补链”,再次彰显了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

  

  2月28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和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宣布启动建设。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将聚焦新发、突发及再发重大传染病,组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条全程贯通的生物安全研发平台,有效支撑药物、疫苗、诊断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应用。

  据悉,广州已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投入6000余万元科研经费支持科研院所及生物科技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加速发展,支持广州开发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在以“生物安全”筑成的战“疫”防线上,广州,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