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大湾区在召唤我们”,科创企业扎根湾区后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1-12 09:10:32

  仅设立两年、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设立总部到量产卫星发射、从创立到火箭量产基地投产的全过程,这是航空航天企业落户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后的发展速度,背后蕴藏的中国科技快速转化落地力量让人惊叹。

  1月9日,“科创驱动力 制造业当家”故事分享会在位于南沙灵山岛尖的新地标IFC举行,中科宇航、吉利航天、中邮信源……一个个企业案例和一段段时间刻度还原了南沙的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而穿透时间的魔法,科创源头创新的能力、攻坚硬核科技的实力、政策制定的精准有力正是南沙实现制造业当家的本质。

  作为广州“双核”之一的南沙正在大湾区科创版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按照广州市南沙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蓝图,一个总规模达万亿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正在南沙构建。

  

  三年多:从注册企业到火箭首发、基地投产

  近日,位于南沙大岗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正式投产。

  成立于2018年12月的中科宇航,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航天企业。时间拨回到2018年时,没有人能够相信这家企业从创立到火箭首发,再到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基地落成投产,只用了短短三年多时间。在此之前,没有一家火箭研发、生产企业在广东落子。但中科宇航,在南沙成功站稳脚跟,力争打造为中国航天“第三极”。

  

  “大湾区在召唤我们。”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介绍他们不顾一切选择南沙的理由:广阔的珠三角经济腹地,由来已久的改革开放经验,位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的南沙,交通便利、出海便捷,而且工业用地较为丰富,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及不久将来的海上发射,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平台和想象空间。“大湾区在拥有非常开放成熟的营商环境下,还拥有非常优秀的工业基础和科研教育基础,企业方面例如华为、广汽以及大批中小型的加工制造类企业,学校方面拥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对中科宇航未来的发展来说就是如鱼得水。”

  

  刚过去的2022年,是南沙发展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据南沙开发区投促局招商处室分管负责人苏敏介绍,南沙去年重磅推出“探天九条”专项政策,扶持力度极具吸引力。如,对引进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机构,最高按1000万元给予奖励,按商业航天企业研发费用的20%给予最高1亿元补贴;又如,按发射保险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成功发射一枚火箭、一颗卫星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探天九条”最大力度助力落户南沙的商业航天企业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强做大。

  两年多:从设立总部到量产卫星发射

  航天产业又一重要板块——卫星制造企业吉利航天也来到南沙。2021年,吉利科技集团在广州南沙设立了全国唯一航天业务集团总部——吉利航天总部,通过建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助力南沙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引领中国商业航天科技事业发展。

  

  2022年6月2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完成首个轨道面部署。这是我国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量产商业卫星。

  一次次的成功从何而来?

  “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协同。南沙正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链条,完成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链集群效应将助力吉利航天总部深化航天技术优势,加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升级,形成 ‘上游卫星 + 下游应用’的产业链力量,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平台协同互动体验,持续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未来出行生态赋能,助力中国商业航天事业加速前进。”吉利航天高精定位业务副总经理兼CTO 赵亮在分享会上如此分析道。

  逐梦“空天”、聚“星”成链,商业航天的发展已然成为南沙的一张崭新名片。

  一年多:总结南沙五大优势后全力筹备建设

  在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不远处,另一家先进制造业的“尖子生”——中邮信源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也在2022年11月建成投产。

  

  自2018年落户南沙以来,基地项目一期于2022年11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建筑面积为83000㎡。

  一年筹备、两年建设,三年时光见证了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信源智能装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延迪表示:“我们总结了南沙区的五大优势:地理区位、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因此,政企双方坚定而迅速地签署了投资协议。我们立即调整了发展战略,积极筹集资金、资源、人员,由总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专项小组,与国内顶尖工厂规划咨询公司、建筑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合作,力图在南沙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分拣传输装备、高端专用车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

  2025年:构建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体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广州市南沙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2+5+2”总规模达万亿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同时,打造1+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1个三千亿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2个五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4个三百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都市消费的产业集群。集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南沙制造业不断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强大的驱动力。

  南沙区科技局副局长饶志平在分享时如数家珍,明珠科学园、广州海洋实验室、冷泉装置、“风洞”“识海”项目、大洋钻探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70个,其中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分别占全市1/3、1/5,南沙正深耕科学发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除了引入“源头活水”的科研力量,南沙还在想办法“啃下硬骨头”,增强科技攻关“硬核实力”。南沙已围绕集成电路、现代海洋产业、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创新等领域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项目超过30项,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储备。

  当前,南沙研究出台“科创10条”等专项扶持政策,近5年共兑现科技创新产业扶持资金8.57亿元,惠及创新主体959家。截至2022年底,南沙科创母基金已累计审议批准子基金14支,总规模超53亿元,已投资南砂晶圆、睿帆科技、中科宇航等一大批南沙区本土优质科创企业。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