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活动周开幕 推出430余场群众性科普活动
洞察深邃,孩子们可走进广州大学天文台,用光学元器件揭开光之奥秘;触摸前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门迎客”,让市民免费体验红外热成像;对话高端,院士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点燃“科技传承”火炬……
5月20日,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幕。全市发动、全民参与,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将持续至31日,市、区多个部门将推出43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科学家成“最明亮的星”
开幕式上,红毯铺就。王迎军、罗锡文、庄巍等院士专家倾情代言、鸣锣开道;陈俊龙、张季超、邱成利、姜鹏、刘维宁、韦建瑞、刘金山等科学家作为“科普爱心大使”出席活动。
“希望广大市民群众,抓住这次机遇,打开科技之门,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视频寄语道。
“陈院士,可以帮我签个名吗?”“姜总工,我们想跟您合影张照片。”……在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科学家俨然成为人们心中“最明亮的星”。
在广州科普作品成果展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吸引了不少“粉丝”前来购书求签名。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机器视觉?和化学生物擦出什么火花?这位科学家推出了“口袋里的人工智能”丛书,生动讲述AI与不同领域的互动。
既“高精尖”也“接地气”
嘉年华上,另一群“明星”是平日有些神秘的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它们带来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让“科技迷”们一饱眼福。
显微镜看得多了,能立体呈现小雏菊标本细节的“裸眼3D”显微镜见过没有?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第二代裸眼3D技术成果。
只需头戴智能头环眨眨眼,运动障碍患者也能控制轮椅或指挥机械臂“斟茶倒水”……琶洲实验室带来了脑机接口技术产品,展望人类与元宇宙虚实共生的未来生活图景。
科普不仅要有“高精尖”,也需要“接地气”——地质科普展区,可谓嘉年华上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来自泥盆纪的环饰蠕虫化石、来自二叠纪的环叶菊石化石、来自三叠纪的箭石化石、来自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在金山地质博物馆展位,馆长刘玉龙从3万多件馆藏中精选19件化石展品,讲述46亿年的地球演变历程和生命演化模式。
从白云的绿美云山到海珠的湿地公园,从黄埔的智慧城管到越秀的肿瘤防治;从花都的地心探秘到番禺的超算世界……在广州科技周活动中,各区也紧扣活动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以应急救护、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公民科学素质竞赛、科创成果宣传、科普“四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技开放日
5月20日,全市11区168家科普资源单位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生产场地、科研场所、实验设备等,全市各科普基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线上线下举办超430场主题科普活动。
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自然观察活动;广东药科大学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开放展示人类胚胎发育标本;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带领观众VR沉浸式体验电梯救援及起重机械实操。
科学之夜
5月20日晚,广州科学之夜主场“元宇宙+定向越野”奇妙夜首次亮相。全市23家科普资源单位同步开辟“科学之夜”分会场,包括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园奇妙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夜探索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