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广州南沙凝聚科技创新“大力量”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5-23 18:09:25

  在广州市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核心区域的灵山岛尖最“尖”处,有一片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这里是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未来这里将“竖起”10平方米的白色“风帆”成为珠江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5月20日至23日,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这是大湾区最高水平的科学盛会,5位诺奖级别学者,近百海内外院士,众多国际组织、协会代表与会。

  位于湾区之心的广州南沙也正在成为湾区科技力量汇聚的中心。南沙位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人字形”交汇点,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科技,从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到规划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一批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正在进驻并集聚在这片热土上,正如春满人间、百花齐放之势,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大院大所聚集,迸发原始创新能力

  位于南沙的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其中,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计划6月入驻使用,新能源器件循环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年底启动建设。明珠科学园是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以此为中心,南沙已经初步形成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在南沙北部的庆盛产教融合数字创新示范区,去年9月正式开学启用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批学子,正式开创融合学科发展新模式。南沙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署合作协议,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及成果转化等6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借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机遇,南沙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创新发源地的作用,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周边布局建设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政、产、学、研综合开发。记者获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牵头建设的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等加快推进。

  此外,《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已获省政府批复实施,提出南沙科学城5大战略定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记者了解到,南沙科学城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上按照“一体两翼三支点”空间布局思路规划建设,面向深海、深地、深空,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去年6月《南沙方案》出台,赋予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为南沙乃至大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摆在五大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南沙要从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发力。

  大装置大平台突破,厚植科创土壤

  在大装置大平台方面,南沙同样“耀眼”。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着力解决大湾区岛屿和岛礁可持续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核心科技难题,已汇聚包括18位领军人才、80位科研人员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全职或双聘科研人员超过1000人。记者获悉,实验室的科研楼、实验楼、配套楼已完成竣工验收。

  此外,南沙还将打造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助力南沙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实现了南沙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0”到“1”的突破。

  此外,天然气水合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牌运作,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实现主船体贯通,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建成后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大洋科学钻探任务,致力于打造国家深海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装备平台。

  以“千帆竞渡、科技远航”为设计理念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也在南沙区灵山岛尖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25年正式建成投用,将为南沙提供一个科学交流,推动科学发展与合作的国际高端平台。

  大企业大项目扎堆,构建未来大产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科创土壤越来越肥沃,顺理成章的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南沙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共建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全国首创了“科技服务电商”模式,已在百度搜索“技术转移”排名第一。集聚整合了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的“华转网”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立足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性、国际化、综合型技术转移高端枢纽平台。

  在南沙区慧眼自动化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研究人员致力于为机器人装上一双灵敏度极高的“眼睛”。该公司主要为富士康、捷普、立讯等知名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视觉技术支持。“工业AI质检在几乎所有制造行业都有广泛需求,不仅效率更高,精确度更是高达94%以上。”该公司总经理吴凯介绍说。

  像慧眼自动化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南沙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沙区762家企业获得各级专精特新称号1011项,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4项,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750项。2022年,南沙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迎来了收获期,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十倍。

  而在南沙生物谷,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广州联瑞制药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竣工试运行。聚焦儿童领域、慢性病领域、新型制剂领域,该项目将全面开展创新药产品的研发和引进,以及配套生产设施的建设。联瑞制药是一品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一品红是广润集团的子公司。

  看好南沙的不止广润集团。不久前,国药生命健康南沙产业园项目计划落地南沙,建设大湾区区域枢纽中心,大湾区国际医药供应链中心,供应链创新业务总部。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沙累计落户超过400家生物医药相关行业企业,涉及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疫苗、创新药物、精准医疗、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规划了生物谷、健康谷等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区域,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南沙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广东医谷、广东医谷二期、中山大学国际药谷等平台型项目。

  在南沙,科技“智力”转化成发展“动力”的画面,方兴未艾。据悉,2022年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增长3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1.23%。汽车制造业产值跃过2000亿大关,年产整车超100万辆,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25家企业入选2022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云从科技成为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广汽丰田五线、中科空天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融捷电池、沃森生物、巨湾储能等项目动工建设,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上线全国首个数据交易领域的行业数据指数发布平台。总规模20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落户南沙。

  记者从南沙区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南沙加快构建科技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9%。汽车制造业产值近2000亿元,形成多赛道汽车融合发展势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超1000家;南沙晶圆、芯聚能等建成投产,芯粤能项目试生产,率先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商业航天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产业格局。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