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穿越25载,海交会两大特色展区带你读懂广州创新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3-12-25 09:48:43

  无人操作却能自动按键演奏的钢琴、可根据人们指令起舞的机器人、改变电信号即可“操纵”水流方向……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2023海交会”)上,极富科技感的展区吸引观众驻足体验。

  12月22日,随着2023海交会启幕,两大特色展区同步对公众开放——

  “新起点·广州”展区展示了广州如何打造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广州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着力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路径;

  2023海交会(留交会)25周年成果展展示了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成果。海交会(留交会)举办25周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海外人才通过大会“学于海外,成在祖国”,在时代浪潮下产出丰硕的创新创业成果。

  两大展区各有侧重却相得益彰。从“聚人才”到“成果丰”,展区共同揭示了广州厚植科技沃土,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的光辉足迹,以及顺应引领全球化时代高端人才流动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何为广州:历史坐标中看见理想之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当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奋力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中心,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理想之城。

  来到“新起点·广州”展区,观众不仅可以回溯筚路蓝缕的广州创业史,还能看见当代广州的风华面貌。

  在这里,既有科研重器的次第崛起,又有新兴产业的串珠成链。广州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022年,广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88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30.8%,已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这里,既有仰望星空的创业梦想,也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到2023年底的超过1.3万家(待国家备案),增长6倍多;22家企业入选2023年胡润独角兽榜单,总量居全国第四,增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州相继孵化出微信、百奥泰、小鹏汽车、云从科技等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

  在这里,既有展示才华的闪亮舞台,也有爱才敬才的城市文化。广州构建起新时期“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依照科技创新链条,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人才、科技经费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站上更新的起点,海交会向广大英才发出“广州之约”:在广州,让我们广纳天下,共赢未来。

  何故归来:时代使命下感受家国情怀

  2023海交会(留交会)25周年成果展记叙了海交会一路走来的大事记。从顺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诞生,到发展壮大成为激发海内外人才交流活力的国家级平台,海交会(留交会)始终不忘初心,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为推动国家发展汇聚人才势能、贡献强大力量。

  这里感知“窗”的召唤,海交会打开了引才归国之窗、敞开双向奔赴之窗、广开集思汇智之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支撑国家建设,海交会(留交会)搭建了海外人才了解中国的渠道,开创了大规模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先河。作为需求单位与海外人才“双向奔赴”的重要平台,海交会(留交会)以招聘会、人才推介会、线上招聘等形式,畅通供需对接,让海外人才看见国内发展机遇,也将海外先进理念、技术引入国内。

  这里呈现“创”的信心,提供舞台激发人才创业勇气、归家温暖坚定人才扎根底气、金融赋能增强人才拼搏胆气。

  海交会(留交会)以专业化、便捷化、精准化的服务,整合各方资源,为海外人才来华(归国)提供创新创业机遇,铺就持续成长路径。一方面,海交会(留交会)以一系列人才项目交流活动为平台,提供全方位创业指引服务,推动培育出一批批科技企业;另一方面,海交会(留交会)以多样化园区空间匹配个性化创业需求,为海外人才项目提供专业孵化场地和配套孵化服务;再一方面,通过开展项目路演等各类资企对接活动,为优质海外项目与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畅通融资渠道,有效提升人才“放手一搏”的胆气。

  这里可见“闯”的劲头。在海交会的纷繁过往中,既有弄潮儿敢立时代潮头,又有急先锋走在行业前列。

  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批批海外人才通过海交会(留交会)来华(归国)。海归人才发扬“闯关东”的精神,蹚出了一条归国发展的新路子,逐步成长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珠江浪千叠,引才无止境。海交会(留交会)俨然成为海外老中青年人才薪火相传、接续登临的“归国第一站”。

  何以兴业:创新沃土上结出纷繁成果

  展区内外,归国人才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故事。

  三次参加海交会(留交会)的锐博生物董事长张必良表示:“留交会像一列火车,把海外留学生集中带回来。”回想起自己参加第12届留交会(海交会)的情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至今仍觉得兴奋:“当时,现场有一个非常大的标语,写着‘祖国欢迎你’。那一刻,我心里油然生起一股暖意。”

  在“新起点·广州”展区,生物岛实验室微纳技术研发创新中心负责人赵蒙正在向来访人员介绍他们的跨学科研发成果。“我的工作内容就是把半导体和微纳加工技术引入到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赵蒙介绍,作为曾经的留学人员,他在大湾区和广州观察到,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吸引他来此工作的原因。

  “这是我第二次参会。此前我们团队成员带着当时研发的核酸提取和检测产品来参展,这次我带来了更新的芯片产品。”赵蒙谈道,“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具有长周期、高投入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不同角色的多元主体参与。海交会提供了让各方深度交流、互信互惠的平台,这也是我来海交会参展的最大期待。”

  回首过往,颜宁、邓中翰、周振、丁列明、杨春生、蔡鑫伦等一批参加过海交会(留交会)的时代“弄潮儿”,从无到有,久久为功,填补关键领域的空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汪建、李彦宏、李革、胡胜发、陈校园等一批参加过海交会(留交会)的创业者,在各行各业开疆拓土,登上行业最高峰,引领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迈向今朝,2023海交会(留交会)25周年成果展介绍,1998年,在刘悦伦、颜光美、卢智俊等留学人员的倡议下,首届留交会(海交会)在广州召开,开创了大规模海外引才先河;2016年大会升级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成为面向全球举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海外人才交流大会;2020年以来,大会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的办会机制,推动办会方式数字化转型,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承载使命再出发,下一个“25年”海交会的故事,期待由更多才俊书写。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