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王桂林: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4-01-22 09:00:4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拉开了“科学的春天”序幕,我国由此加速发展为全球科学大国、制造大国。2017年,《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发布,突出强调了企业家的贡献并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标志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企业家的重要性达到了新的高度。支持企业家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需要全力营造一个适宜企业家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生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推动企业家成为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引领者,助力我国向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迈进。

  一、企业家是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事业进入全新历史阶段,科学家地位迅速提升。自80年代起,“863”计划、“攀登计划”陆续启动,自然科学类报道在主流媒介中占比显著增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民科学家”等国家荣誉相继设立,科学家贡献得到充分认可,“爱护科学家、尊重科学家”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在良好的氛围中,科学家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在高性能计算机、基因组测序、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成长为世界科学大国。当前,在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家贡献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要深入理解企业家的角色内涵,深刻认识企业家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

  (一)企业家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

  瓦特与博尔顿合伙组建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公司,把第一次技术革命推向以工厂制代替手工业的发展道路;亨利·福特以规范化、模块化的汽车工厂流水线引领人类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成为第二次技术革命最鲜明标志;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等人开创了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由此推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大门”。可以说,企业家始终走在技术革命的最前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中阐述了“蜂聚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具有周期性,企业家的“蜂聚式”创新导致了创新浪潮的产生,使经济发展的核心投入要素发生变革,形成全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引领技术和经济的革新。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刻画数智化远景,加之绿色能源的更替式应用,符合核心投入要素变革的显著特征,很多人认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无论历史是否认可这种推断,企业家都是此番进步的主要贡献者。任正非带领华为率先完成5G技术研发,引领世界通讯技术进步;曾毓群带领宁德时代连续六年排名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第一,加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可以预见,勇立新一轮技术革命潮头的依然会是企业家。

  (二)企业家是有效市场的组织者。

  我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既定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或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资源的配置效率。亚当·斯密提出,主导经济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不是政策性的资金拉动,而是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企业家是市场机制的主要参与者,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照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企业家是市场过程的基本力量,通过发现盈利机会使得市场从不均衡趋向均衡;熊彼特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变化,这种变化由企业家创新形成,没有企业家,经济就没有发展。实际上,有效市场的组织者正是企业家,其创新活动会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以此打破旧均衡、创造新均衡,市场资源在新均衡中得到更高效的配置,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三)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

  在我国,“企业家”这个称呼伴随改革开放而诞生,此后四十年里,一代代企业家被时势成就,同时又开创时势,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又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和思想僵化是横亘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早期农民企业家大胆突破体制束缚,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起自下而上推动的制度改革,使乡镇企业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鲁冠球率先实践产权“政企分开”,从农机厂走向世界“万向”之路;步鑫生打破“大锅饭”,带领海盐衬衫厂创造千万产值。第一代企业家支撑国家渡过改革转型的最艰难时期,也点燃了市场化发展的“星星之火”。二十世纪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正式确立,让人们看到商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群体不再将官办机构当作最佳选择,而是积极投入创办私营企业的热潮中。王文京辞别“官场”创办用友网络,推动中国软件行业自主创新;陈东升摘掉“红帽子”建立泰康人寿,开辟国内保险行业新模式。以高等教育背景为基础,许多像王文京、陈东升一样的企业家凭借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认知,推动国内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盛景,使资源实现更高效的配置,我国经济随之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的兴盛和中国加入WTO,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和本土工程师投身商海。李彦宏海归创业成立百度,用科技改变大众生活;马化腾从工程师变身腾讯创始人,打造国内最大社交网络。这批企业家不仅把互联网带入中国,更是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心从金融、贸易、地产转向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命的引领者、有效市场的组织者、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企业家在历史中的三重定位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即企业家的最关键作用是将创新转化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如威廉·鲍莫尔所描述,企业家在整个市场上起传播和加速采用新技术及新创意的作用,以偏离公众认知的尝试为经济活动带来变化,再通过变化改善效率、增加生产并刺激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从过去的高速阶段逐渐向中低速阶段转变,加之逆全球化持续、地缘冲突加剧,如果不能摆脱路径依赖,我们或将长期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企业家能够利用创新打破旧有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是最有希望推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关键作用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家精神是发挥企业家关键作用的内在动力

  弘扬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未来的核心。企业家精神就是在创业创新创造上的敏锐眼光、不懈追求和非凡的行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核心动力,与国家发展目标不谋而合,发挥企业家关键作用需要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转型同样呼唤企业家精神。

  (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

  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迪龙认为,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没有敢于创新的魄力,就不能成为企业家。彼得·德鲁克则直接指出,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贯穿于企业家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依照熊彼特的理论,市场经济是通过新的商品、生产方法,或新的商业机会随时闯入现存的产业结构,实现“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内部改革”过程,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进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在企业家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特质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不断延展,内涵逐渐丰富,通过多层面内涵的融会贯通,形成更具革命性、创造性、可持续的企业家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创新实践,实现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鲜明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土地、资本、劳动定义为生产三要素,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企业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第四要素。资本在安全的前提下去投入,劳动在获得薪酬的基础上去付出,而企业家却是在没有预期结果的情况下倾其所有,将其他要素组合起来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因此,企业家也被称作冒险家。例如,当其他人还在寻找互联网商机时,马斯克瞄准当时仅存于科幻想象的宇宙资源开发,大胆创办SpaceX,通过开发多款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打破太空领域的垄断,开启商业航天的大时代。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创造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冒险精神赋予企业家更多想象力与行动力,让他们超越传统思维,积极寻找新的机遇,是企业家精神最鲜明的体现。

  (三)政策帮扶是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后盾。

  从外部看,中美摩擦加剧,相关产业领域“脱钩断链”风险进一步加大;从内部看,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内外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家发展难度升级。政策帮扶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拓宽销售渠道、增强竞争力,支撑企业家渡过难关,对维系企业生存、保护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但帮扶能否发挥效用,还要看政策能否稳定落实。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只有稳定且落到实处的政策帮扶才能真正保护企业家精神。

  (四)容错文化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企业家精神的多数特质都是在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扬的。企业家实践是在资源高度约束、外部因素多变的前提下,一种验证性、试错性的快速行动机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计划—结果”关系,通常要面对更强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失败率。即使像硅谷这样吸纳了全美近一半风险投资的创新公司集聚地,其初创公司在五年内的失败率也高达75%。在我国,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仍超过90%。所以,容错文化是企业家实践的前提,能够鼓励企业家从失败的实践经历中吸取经验,确保其在失败后仍能保持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动力。

  (五)移民社会是孕育企业家精神的沃土。

  硅谷自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创新创业圣地,从8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就是由硅谷发动的,到目前为止,它一直引领着世界科技创新的趋势。实际上,在硅谷估值超10亿美元的公司中,一半以上的创始人是外来移民。移民社会为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提供了空间,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重视角、技能和经验,不仅能制造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机会,还能破除原有固化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层级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秩序。以移民社会为基础,企业家精神在“碰撞融合、打破重建”的过程中被不断激发和深化,创业创新创造的动力也逐渐集聚。

  三、用一流企业家成长生态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

  目前,由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民营企业家群体的预期转弱,致使以企业家精神为支撑的内在动力不足。预期减弱归根结底是信心和信任出现了问题,这里有美国战略竞争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也有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提振企业家信心,需要用更大的精力、更实的举措推进制度创新,营造一个可预期的一流企业家成长生态,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作出更大贡献。何谓一流企业家成长生态?“保护企业家权益、保护公平竞争、政策不能变”三个核心思想,正是一流企业家成长生态的应有之义。

  (一)有恒产者有恒心,用法治化建设保护企业家权益。

  由于我国尚处于法治建设阶段,侵害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和经营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削弱了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202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统筹国家各机关部门职能。建议立法机关加快出台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法》,将《宪法》《民法典》以及二十大报告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论述予以落实。执法机关应强化对侵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以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经济犯罪。纪检监察机关应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抓手,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罔顾民营企业家正当权益的行为,予以纠正和责任追究。此外,在技术创新愈加关键的今天,应更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等创新收益的保护。汪滔在2006年创立大疆创新时,就在飞行系统和云平台这两个核心技术领域规划专利布局,经十几年耕耘,大疆凭借绝对的技术专利优势占领全球七成民用无人机市场。要加强专利、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不正当竞争等不法行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用公平竞争机制释放企业家潜能。

  当前,国内市场在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时,仍存在“一碗水未端平”现象。这种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相悖的现象不仅打击了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国内循环的有效畅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自己人,应一视同仁。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民企在市场准入、投资准入、使用生产要素上的平等地位,在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禁即入。同时强化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公平竞争原则,重点打击市场领域中的国企“二道贩子”转包现象,大力清除公共部门投资和采购中的针对民企的各类歧视性做法,创造有利于各类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平等待遇。设立国有企业家市场选配机制也是尊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重要体现。企业家创业创新动力需要市场淘汰机制来激发,国企制度改革中普遍采用的竞争上岗与市场化选聘仍有较大差距。应加快完善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选拔任用机制,建议探索建立“双重把关”机制,由组织部门把关资质,再通过竞聘上岗、董事会择优选聘等市场化方法把关能力。

  (三)城门立木,用稳定的政策环境增强企业家信心。

  “朝令夕改”等不稳定因素对于企业家而言,是最大的威胁。稳定的环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更加长远的眼光,增强冒险的底气和勇气,这是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持续回升的关键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发展的方针没有动摇过,但一些政府部门不断加强所谓的“改革”,对政策和行业规范的调整没有把握好时机、力度、实效,政策变化过大、过急、过频、过激,使企业家对营商环境及政策环境缺少信心和信任。当前,要恢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推动实现政企合力,需要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政策制定落实者应以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两大原则为前提,科学细化保障民营经济平等地位和民营企业家权益的落实举措,并将其合法化、制度化地固化下来。注重长、短期政策相结合,要避免长期问题被短期问题掩盖,也要避免短期问题被长期矛盾遮蔽;注重新、旧政策合理衔接,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机、力度、节奏的精准调控;强化精准政策储备,针对经济运行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和企业发展面临的潜在性问题,及时推出精准化储备政策,为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政策支撑。

  (四)筑巢引凤,用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企业家精神。

  适度的容错空间是企业家开拓进取的环境基础,也是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前提。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权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家必须接受政府监管,但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上过多的条条框框和问责,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国有企业家主动作为的精神。应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国有企业家加快改革创新,科学解释和制定国有资产流失评价标准,对于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初衷的改革创新行为,应持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在改革创新中涌现出的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的企业家,要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拔重用。同时,一些小微民营企业的企业主,由于企业设立时间不长,合规意识与能力较弱,初次违法,很多是无心之失,如果一概科以行政处罚,可能就此抹杀了他们成长为企业家的机会。因此,对于市场主体无主观恶意的轻微违法行为应视情况予以免罚。此外,国内社会长期隐含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歧视和曲解,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风尚,对于诋毁优秀企业家的舆论予以引导,让企业家群体获得文化认同感。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家,应该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手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创业故事,树立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建议设立国家“企业家日”,推动形成尊重、关怀企业家的广泛认知。同时,维护企业家与社会生态的“鱼水关系”,不仅需要水质的净化,也需要鱼的自洁。要引导企业家胸怀国之大者,培养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利益,树立起自我约束的道德标线,做到拥有财富后不忽视人情、不过度奢侈、不无视法律、不无视责任、不无视学习、不无视使命。(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