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首批约300台设备开放!大学城先行,广州高校实验室对外共享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2-26 17:33:53

  2月26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启动仪式在广州大学城举办。

  会上,全市首个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下称“平台”)启动。

  平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开放,聚焦信息互通、仪器共享、深化合作、输送人才“四大功能”,首批签约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集成约5000台实验室仪器设备,涵盖生物医药、环境监测、气体分析、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年3月,平台将推出先行版体验小程序,上线首批约300台仪器设备对外共享,6月,全面开放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实验室资源,正式对外运行。

  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广州在高校资源集聚的大学城率先探索,推动实现实验室和中小企业“联姻”,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物尽其用——增加不少于20%对外开放共享率

  广州大学城拥有12所大湾区顶尖高校,拥有各类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共213个,科创资源丰富、产业土壤肥沃。在这里,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逐步“忙”了起来。

  在中央、省、市教育科技部门系统指导下,许多高校近年出台了管理细则、推出共享平台,仪器开放度和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得到根本性改观。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

  一方面,目前高校实验室基本都建有各自的仪器管理系统,但都各成系统,更多服务于校内使用,为企业提供服务仍局限于简单的点对点对接;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转型升级和技术攻关的需求,但没有能力自己建设实验和中小试基地。

  按照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立足资源禀赋,在2023年上半年启动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筹建工作。具体工作包括针对高校供给侧开展走访摸查、针对产业需求侧开展走访调研、推进系统开发建设等。

  平台的落地,是广州大学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并进、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次探索、一大实招。此举旨在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为建设高效科创生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聚焦“四大功能”,打造集仪器查询、机时预约、共享发布、订单管理、交易监测于一体的一站式仪器共享系统。

  信息互通,通过快速查询、快捷审批、实时更新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仪器共享信息,打破“政、校、企”三方信息壁垒;仪器使用,助力企业有序用好高校实验室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突破“卡脖子”难题;深化合作,催生横向项目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中小试基地形成;培养人才,激发人才红利,输送高校专业化人才赋能企业发展。

  目前,实验室共享平台已完成门户网站、微信端、管理端和大数据展示系统的软件开发。今年6月,全面开放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实验室资源,正式对外运行时,企业可通过微信端搜索“禺好办”小程序进行仪器预约。预计可增加高校仪器使用机时不少于5000小时,增加不少于20%对外开放共享率。

  “推进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破除高端设备资源壁垒,实现了‘物尽其用’。”广州大学城商会党委书记、会长陈伟表示。这让校内外用户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仪器设备,尽快将科研思路转化为科研行动,进而形成科研成果。

  制度创新——助力打通“三品”转化路径

  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是广州盘活在地资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支撑力、引领力和突破力的缩影。目前,广州市科技局正在牵头制订全市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下称“1+N政策”),并推动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

  1+N政策将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真问题,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和各方力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全链条。

  

  例如,广州计划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在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高忆看来,此举对于高校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跨越创新初期“死亡谷”的有效手段。“不只是要龙头企业牵头,还要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牵头,谁做得好谁获得奖励激励。”高忆说。

  “我们从人、机制和文化三个层面来考虑,如何帮助科学家创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介绍,要让科学家创客不仅有技术实力,还要有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机制上要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并能通过创新形式,反哺下一步科研;文化上要追求创新、协同、自由。1+N政策涵盖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工作指引”等均有相关安排。

  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海大集团研发专家姜美华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痛点堵点。“第一是信息壁垒要打通,企业首先要明晰具体哪一所院校、哪一支团队能够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第二是科技成果的价值怎样实现合理估值估算?”姜美华谈道。对此,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也在致力探索应对之道。例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金融资本赋能;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完善成果信息共享体系等。

  总体来看,1+N政策将争取实现一定创新和突破,推动科技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实现企业从成果接纳人到出题人的转变、科技成果从被动转化到主动供给的转变、创新要素从随机组合向精准融通聚合的转变“三个转变”;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三品”转化路径,促使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