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委员:打通样品、产品、商品演化路径
从“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打通样品、产品、商品演化路径”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准备了多份提案。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王桂林表示,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要想跨越两者之间的鸿沟,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完善“创业者成长链、企业育成链、成果转化链”三螺旋支撑体系。
王桂林认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土壤非常良好,无论是作为潜在供需主体的企业、高校院所和人才团队的数量,还是金融资本的规模、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消费市场的体量都足以支撑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健康、高效、规模化地运行。然而,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不明确、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不充分,导致我国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匹配,转化效果不理想。
为此,王桂林从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完善创业者成长链,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人才,孕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践行者;二是完善企业育成链,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高科技企业,提升科技成果吸纳能力;三是完善成果转化链,构建多元协同的高效转化体系,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高效匹配。
王桂林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是一项高度不确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主体参与,多种要素融合。要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确立企业“出题人”和“阅卷人”的角色,探索骨干龙头企业“包干制”,赋予龙头企业资金分配权、路线决定权、团队组织权等。建设一批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技术转移人才,搭建一批成果转化数字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