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从“0”到“1”闯 凝“新”汇智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4-07 15:54:41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过去一年,广州“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8位,“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四年居第2位。

  更多突破性成果在广州培育——中山大学在全球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育案例,广州在高温超导、生命科学等科技前沿探索不断攀高峰。

  星辰大海征途从广州启程——“力箭一号”火箭三战三捷,累计已发射37颗卫星,推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迈向低成本、航班化发射新时代;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首次试航成功,深海潜航器、漂浮式温差能发电等一批海洋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资料图片)

  广州科技创新的“变量”,正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增量”。

  “2+2+N”平台赋能,迎来多项从“0”到“1”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

  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广州近年着力建设“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迎来多项从“0”到“1”的科技突破——

  1月20日,由生物岛实验室领衔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太行”在广州发布,打破我国透射电镜100%依赖进口的局面;广州国家实验室组织研发国际上第一个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单用(无需联用利托那韦)3CL拟肽类靶向新冠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总部落户广州;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建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飞行起降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全球第二个)并投入使用,支撑我国航空航天、轮式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发展。

 

  广州抢抓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

  近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在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广州以4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二。

  如今,广州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重大平台的城市,体系内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已达27个,助力广州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加快出台“1+N”政策,将科技之“源”转为发展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广汽埃安孵化的巨湾技研建成投产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新能源汽车自主技术的“护城河”正逐步成形。广汽集团锚定智能新能源主航道,自主研发累计投入超450亿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利1.8万多件,以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提供第一动力。

  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广州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分类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机制,广汽集团等领军型企业担当起牵头开展产业链创新的重任。政府再搭一把手,千方百计凝练企业需求,集聚相关科研平台,常态化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多方协力共同攻克难题。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的产业链龙头,在“龙头企业-创新平台”活动中,该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需求,得到15家重大创新平台的一一回应。该公司副总经理叶南飚表示,金发科技积极带动上下游共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协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要推动更多从“1”到“100”的发展,就要把创新落实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目前,广州正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之“源”转化为创新发展之“力”。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