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媒体关注

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广州26项科技成果获奖
占比42% 生物医药成果丰硕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6-26 11:30:15

2-1.jpg

  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后,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广州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牵头完成11项,较上一次评奖(2020年度)获奖数量增长7项。

  据统计,广州牵头完成项目(11项)占广东省牵头完成项目(14项)比例近八成,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科学奖全部4个奖项、技术发明奖全部1个奖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个奖项(占75%)。此外,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保利长大等在穗单位也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通讯员穗科宣

  生物医药优势突出

  广州的获奖项目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优势显著。

  自然科学奖项目中,南方医科大学黎孟枫牵头的“炎—癌转化和癌前病变的分子基础和干预策略”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牵头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一起荣登榜单。科技进步奖项目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牵头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牵头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双双获奖。4个牵头项目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凸显广州在癌症防治领域的突出贡献。

  广州牵头的11个项目中,属于生物医药及健康领域的项目共6个,合作完成的15个项目中也有5项属于该领域,占获奖项目比例达42.3%,形成了以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系统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医院领军的医疗科研高地。

  绿色科技稳步前行

  广州绿色科技发展的优势也甚为突出。获奖项目中,绿色科技领域的占比达34.6%。

  自然科学奖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牵头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科技进步奖中,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牵头的“基于分子链软硬段精准调控的可降解共聚酯制备关键技术及农膜应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云江牵头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监测、管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山大学仇荣亮牵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等4个项目聚焦生物科技和环境污染防治。合作完成项目中,亦有华南农业大学、省农垦集团、海大集团等单位参与的5项农业科技、环境污染防治等绿色科技项目。由此也充分体现了在穗单位支撑百千万工程的能力和潜力。

  企业主力军作用强化

  广州牵头完成项目中,华南理工大学杨中民牵头的“高效发光玻璃复合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广东工业大学陈新牵头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代表了这两所理工科大学的科研及技术应用强项。合作完成项目中,广州数控、广州市城规院、广州航新航空科技等单位分别代表了我市在先进制造、北斗高精度应用、航空航天维修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积累和优势,为获奖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分子链软硬段精准调控的可降解共聚酯制备关键技术及农膜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州航新航空科技、广州数控、广州微远基因、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广东海大集团、广东省农垦集团、广州基准医疗等10多家企业分别作为参与单位斩获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体现出在穗企业持续重视科技创新,强化科研投入与合作。企业逐步承担起创新主体、成果转化主体责任的态势越发明显。

  以科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用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奖项数量的不断刷新,是广州在高水平创新之路上的湾区答卷、南国篇章,是科技工作者们的凝心聚力、责任担当。目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居第8位,共同引领“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第2位,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第一方阵”地位逐步稳固。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