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李志坚 叶茂桂
●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事关区域经济新引擎的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和全球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为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贡献力量
●当前,广东正努力在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省情实际,不断加大政策、市场、要素等支持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强调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事关区域经济新引擎的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和全球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为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贡献力量。今年初,广东发布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旨在瞄准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方向,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面向未来,广东应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发挥好科技创新强、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加速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布局未来产业拥有良好基础
广东创新要素集聚,制造业基础雄厚,资本市场活跃,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条件。
科技创新实力全国领先。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初一公里”。近年来,在总书记亲切关怀下,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落户广东,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为主的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形成集聚之势,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呈现万马奔腾之势。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500家,位居全国前列;2017—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基础雄厚。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规模优势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培育了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为庞大的产业规模,为前沿技术在广东快速转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支撑,有利于持续改进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市场规模庞大。广阔的市场是未来产业最好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广东市场经济发达,经营主体总量大,常住人口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2023年,广东经济体量达13.57万亿元,首次突破13万亿元大关,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780万户,占全国的1/7;全省常住人口1.27亿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万亿元,消费总额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提供了“试验场”,也为多条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同台竞技、不断演进创造了可能。
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经营主体办事便利度、满意率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广东连续4年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根据《2023年网上政府创新发展报告》反映,广东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持续优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优质企业提供了良好“土壤”。
多措并举下好先手棋
当前,广东正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为主轴,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省情实际,不断加大政策、市场、要素等支持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
增强未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好、储备好前瞻核心技术。充分依托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五大未来产业,研究设立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研究院、未来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通过设立集中攻关项目、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等方式,实施系列技术研发、中试及转化。强化未来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组建和优化知识产权联盟,构筑未来产业技术专利池,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开展面向未来的科学战略研究,组织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创新主体申报国家未来产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
引育未来产业经营主体。企业是孵化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力量和主体力量。一方面,大力实施多元化招商模式,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展招商、平台招商、市场招商,加速招引一批未来产业优质企业和项目;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投资机构、招商公司和高端人才的“穿针引线”作用,实现以商带商、以才引商。依托“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针对未来产业新建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助力地方政府实现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培育孵化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种子企业,优选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采取给予资源支持、强化技术嫁接、搭建功能平台、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培养更多规模大、实力强的未来产业新主体。鼓励华为、腾讯、比亚迪、广汽、美的等龙头企业聚焦未来电子信息、未来绿色低碳等领域,通过内部创业、联合孵化等方式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企业。
丰富拓展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是技术改进的试验田,是未来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桥梁。充分发挥广东应用场景丰富优势,在新型基础设施、智慧生产、智慧治理、绿色低碳等领域提供场景机会,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鼓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探索打造应用场景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中试基地和验证平台,加快推动未来技术转化和未来产业孵化。借鉴发达国家在官方采购方面的实践经验,增强人工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前沿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为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早期市场。组织一批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用好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高交会、小蛮腰科技大会等平台,开展标杆性场景的路演评审、现场演示等,加快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未来产业具有投资大、时间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资本的长期支持不可或缺。有必要加大省财政资金对未来产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支持力度,完善落实“首批次”“首台(套)”奖励补贴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加大对重大平台、重点项目、试点示范的扶持。充分发挥国资产业基金作用,投资一批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考核分配、激励约束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安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参与未来产业基金的设立和管理,积极开展项目投资、标的并购等多方面合作。拓宽灵活多元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未来产业,引导金融机构、科创基金以及投资公司更多地参与早期投资,建立里程碑式的扶持机制。
夯实未来产业人才支撑。人才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广东应探索市场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新建混合所有制学院、联合实验室、博硕士培养点、开展项目合作及聘请技术顾问等方式引才聚才留才。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加强未来产业领域学科建设,培养储备一批市场适配优质人才。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推广高校与高中一体化育人模式,吸引一批品学兼优、创新潜质强的学生进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参与项目研究。实行更加开放的未来产业人才政策,优化外籍人才通行居留制度,鼓励广州、深圳率先探索开展技术移民,制定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体系,让优秀人才敢于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作者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