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人大建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2605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0-09-15 16:21:50

穗科函〔2020〕8号

姚俊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普“五进”活动的建议》(第20202605号)收悉。广州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您在8月31日、9月9日和11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教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中医药科普基础较为扎实。一是已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底,广州市建成国家、省、市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37个,建成全国、省、市基层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工作室通过制定传承培养计划,带领学员进行跟师学习、名中医医案讨论、学术研讨等学习,传承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按照“三年一周期”进行人才培养,由工作室负责人从卫生系统内挑选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落实每个工作室每个周期培养人才3到10名的任务。二是已建立国家级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国家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开展培训,并将中医师承教育纳入培训全过程,为每位学员配备一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有利于学员学习和总结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三是已发展形成具有广州文化特色的名馆名号。广州市现有多家名声遐迩的名馆名号,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凉茶博物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采芝林中药文化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等,中医药传统已成为广州文化符号,煲汤、药膳等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家。

  (二)中医药科研工作取得创新突破。一是支持建设中医药领域部、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现有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在建)、省重点实验室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其中,以省部共建形式依托广东省中医院全面启动建设的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家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广东省中医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联合建设中医药防治免疫疾病国际创新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医药免疫学科研创新团队。三是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集中广州市中医医院、医药院校优势力量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药优势领域和岭南中药3个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广东省中医院设立广东国际传统医学临床指南研究院,系统分析传统医学临床指南现状,开展指南和证据评价,推动传统医药领域的标准规范建设,更好发挥示范效应。四是支持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水平,广药集团广州汉方现代中药公司的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较强的现代中药研发能力;香雪制药成立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士工作站、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并在英国剑桥设立香雪剑桥中药研究中心,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中药研发体系。五是支持中医药领域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已有中山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三个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建设,通过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性或综合性服务能力培育提升。

  (三)中医药产业传承发展走在前列。在广州市现代中药发展良好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业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覆盖上游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游中成药加工和下游中药流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中成药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利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广州市拥有广药集团、香雪制药等一批成熟发达的中医药企业,广药集团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一名;拥有8家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陈李济获得全球最长寿药厂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广药集团、白云山、陈李济、王老吉、中一、抗之霸、潘高寿、天心、何济公、奇星、采芝林等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白云山板蓝根、中一消渴丸、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王老吉凉茶等全国知名产品;拥有中国南方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成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四)中医药科普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20年6月,广州市共认定有175家科普基地,其中涉及中医药领域10家,主要分布在番禺、白云等区域。一是支持市科普基地运营。支持全市符合条件的组织单位申报认定市科普基地,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运行后补助,不断加强市科普基地能力建设。二是提升中医药科普受众。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医药类科普基地通过“中医中药中国行”“健康中国行”中医药文化之旅等大型活动和日常对外开放,吸引受众近7万人次。三是开展丰富的中医药科普活动。例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了《厉害了,我的中医!》《简易中药材鉴别手法》《巧手分阴阳》等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养肺健康科普基地以白云山潘高寿为展示场所,开展“养肺护肺”系列科普活动,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四是打通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路径。在2019年至今的20场“四进”活动中,中医药类科普基地参与覆盖35%,涉及中医耳穴保健体验、中药识别及药性知识介绍等亲身体验和知识传授,通过走进小北路小学、海珠区南石头街道等,将中医药科普至公众身边。五是建立中医药科普长效机制。陈李济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与多所学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办校外课堂;广东省凉茶博物馆开展科普自由行活动7期,带领游客品尝凉茶、制作中药香包、品尝药膳午餐、开展中医药养生文化科普讲座等。此外,疫情期间,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科普基地打造“国医小镇”品牌,线上科普中医防疫相关知识;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科普基地特邀广东省中医院大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开展《特殊时期开学季,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公益直播课;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荟春园科普基地自主研发了防感香囊、正气防感膏等一系列中医药物,助力抗疫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致力打造全国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枢纽城市,将全市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的部署切实落实好,让中医药科普工作更好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的五进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推动中医药科普工作的思路,具体如下:

  (一)加强中医药健康科普队伍建设,与全市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考核。目前广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各区均至少有一间区级二甲以上中医医院,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183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8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其余两间正在升级改造中医综合服务区。11个区中有10个区先后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全市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逐年增加,并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已纳入广州市正在制定的《健康广州行动(2019—2030年)》重大行动,行动指标包括:“建立并完善市级和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建立并完善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等,通过这类约束性指标的设定,进一步推动完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建设,同时重点培养中医药领域企业经营管理、原始创新、高技能等各类人才,支持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人才实训基地。

  (二)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一体化等全流程进行全方位提升。一是加强中医药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立足于中医药特色优势,瞄准生命科学与健康前沿问题,以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为驱动,依托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广州市中医药领域具有学科研究优势、高水平学术团队和良好基础实验条件的机构,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中医药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二是加强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实施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将中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在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中设立现代中药主攻方向,支持建设现代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支持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研究等;在健康医疗重大专项中加大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治疗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三是加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三)在广州市范围开展更大规模、更广覆盖、更深层次的“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整合市直部门、医疗机构、科普基地、区域特色等多重资源优势,通过医患面对面、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普及矩阵,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中医药五进科普活动,让民众直接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与实效,切实强化中医“治未病”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防治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药科普深入民心。一是提高中医药科普工作站位,由市科技部门统筹将中医药科普纳入下一年度广州市科普工作计划,依托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四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科普品牌活动,组织中医药类科普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工作;继续支持包含中医药科普资源在内的、全市符合条件的组织单位申报认定市科普基地,并做好市科普基地年度评估工作,加强覆盖中医药类科普基地的科普基地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创新的环境。二是实现优质中医药资源供给,由市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将中医药科普纳入卫生健康科普的重要内容,带动市中医院等专业医护优势资源投身五进,实现中医药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对于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的基础支撑。三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整合卫生、教育、民政、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由市卫生健康部门配合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展“三伏天中医养生”等专题体验式科普活动,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普及,营造并引领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浓厚社会氛围;由市教育部门推进中医药进校园试点活动,制定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选取多所中小学校以一课堂、一花园、一读物、一成果四个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制作中医药文化学习宣传读物,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园内组织学生种植中草药等活动,促进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中医药科学意识;由市民政部门继续指导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开展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活动,营造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社区氛围;由市工信部门依托小企业大未来中小企业巡回课堂平台,探索开展中医药科普走进中小微企业专题活动,推动中医药科普进企业;由市农业部门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通过日常工作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进中医药科普进农村活动。

  感谢您对广州市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9月14日

  (联系人:张静,联系电话:83124053)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