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人大建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441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24-05-16 10:47:09

穗科函〔2024〕7号

李志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增强广州市场主体创新能力的建议》(第2024244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9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正式函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企业工作情况

  (一)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2023年,推动出台《广州市关于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系统配置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通过强化跨部门合作、发挥大数据优势、加快政策兑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树立科技企业发展标杆等系列举措,引导市场资源聚焦优质企业,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4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85家。全市“四上”高企6195家,较2020年的5126家增长20.85%;全市营收亿元以上、十亿元以上高企数量1948家、320家,较2020年的1467家、256家分别增长了32.49%、25%;全球独角兽榜上榜广州企业数量24家,是2020年8家的3倍。

  (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一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持续加大。2022年度全市R&D经费达到988亿元,总量居全国第四,较上年增长12.1%,当中企业R&D经费支出625亿元,较2021年增长13.2%,企业R&D经费增长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20年的44.79%上升至2022年的68.24%,企业已成为拉动我市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科税联动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国家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税额减免、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以及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数据显示,全市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逾9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减免税额逾100亿元,均达到了历史新高,有效发挥了科税政策协同效用,同时持续推动企业研发费用规范化管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高校加强与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布局。强化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创新布局,目前我市已获批建设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9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强化供需侧技术攻关对接。一是印发《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规范平台机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成果转化及分配等全方位制度;引导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用好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为成果转化和孵化企业赋能。支持企业精准对接重大创新平台,开展龙头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系列活动,会同20余家平台机构负责人,与广汽集团、广州工控、金发科技、视源电子等开展了多场精准化对接活动,围绕我市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卡脖子技术需求及各平台技术供给情况等,推动供需方技术研发合作,完成100余项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需求对接,近30项技术已达成合作意向。三是开展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专题,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围绕产业需求,提出并组织实施项目20项;推动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递补支持专题,鼓励在穗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承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支持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23项。四是支持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联合市国资委面向514家国有企业公开征集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并推进相关对接;发布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四)推动建立“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机制。企业研发机构已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全市依托企业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2家,占全市的67.63%。科研资源加速集聚。我市现有高校83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4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3家,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二是支持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包含38家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定期路演、揭榜挂帅等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市场、金融、产业界的对接,搭建机构与产业上下游资源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三是精准服务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上线“湾创成果转化”APP小程序,智能匹配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等供需各方,已促成30多家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与20余家创新平台的180余项成果的精准对接;开展“走进大院大所”“平台走进孵化载体”等各类线下对接活动,推动30多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四是加大中试平台建设。目前我市企业、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中试平台约59个(含建成、在建及拟建),主要由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单位独立或共同建设,涵盖了半导体、关键材料、工业软件、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

  (五)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一是激励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组织创新主体参加中国、广东专利奖的评审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引导其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工作;依托我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发展资金)项目,对获得中国专利奖、广东专利奖单位给予10万—100万元扶持,用于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11家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单位开展知识产权助力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成立1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工作,新增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二是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组织开展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许可、交易、投融资,设计并推行更多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支持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助力科技企业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优化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23年,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为312.6亿元,同比实现倍增。三是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成立广州知识产权发展联合会,全面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各专业领域服务资源,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交流平台;建设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整合粤港澳三地的专利和商标资源,可为创新主体提供港澳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交易等专业服务;加强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能力建设,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主体通过快速预审通道,加快获得专利授权速度。

  (六)发挥金融赋能科技企业发展作用。一是出台《广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从优化间接融资支持、加大直接融资支撑、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等13条具体措施举措,引导金融资源向各类科技企业项目、重点科创产业链群集聚。二是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实施《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助力产业领跑行动计划(2023—2025年)》、高企上市倍增行动的工作方案,举办“领头羊”拟上市企业评选、“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单”评选等系列活动,做实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强与证监部门、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协调,引导科技企业合理申报拟上市的交易所和板块,加快上市进程,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2家,合计市值约2.8万亿元,募集资金超7000亿元。三是推动设立1500亿产投母基金和500亿创投母基金,广州科创母基金已落地29只子基金,子基金实缴规模215亿元,累计投资广州项目达130个,4家获投企业成功上市;发挥“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作用,投资德睿智药、英美达等11家企业在穗落户。四是风险共担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发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作用,截至2023年底,资金池累计为我市11855家科技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724亿元,发放贷款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五是以更大范围推动“以投代评”“以赛代评”“以赛促评”机制,实现双创赛事创新升级,2023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超5000家企业报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关于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增强广州市场主体创新能力的建议,很有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完善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深入实施“高企26条”,发挥独角兽、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企百强等榜单“风向竿”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强全链条孵化载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齐升,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全球化布局、品高价优的一流企业。围绕我市21条产业链,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功能定位明确、目标激励相容、成果产出高效的创新联合体,构建“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主体。优化“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按照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长远的原则,积极推进子基金组建工作,引进更多风投创投和天使投资机构,更好发挥产投、创投、科创母基金“以投促招”“以投促引”作用,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科技信贷新模式,促进社会资本与我市重点产业及科技企业有效对接。

  二是加大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动落实《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更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计划,常态化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建立完善产业需求“揭榜挂帅”机制,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早打粮食”。加快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在穗高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的首轮投资机制,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合作,强化专利申请源头治理和商标恶意注册打击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继续开展专利申请质量案源前端排查工作,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加大核查力度,加强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精准管理。围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创新主体积极申报中国专利奖、广东专利奖、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奖项。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13日

  (联系人:张静,联系电话:83124170)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