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36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科创函〔2018〕853号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广州在全国率先建成对台现代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建议》(第1036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台办、市教育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联络处倪奕忠调研员在5月30日、6月13日进行了电话及邮件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7年,我市新批台资项目87宗,增资17宗,新增投资总额73.05亿美元,合同台资31.03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3.17亿美元。截至2018年1月,我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189宗,投资总额217.78亿美元,合同台资125.82亿元,实际到位台资81.69亿美元。其中,台湾富士康集团投资610亿元人民币落户增城区;台湾永丰银行广州分行投资10亿元落户珠江新城,成为穗台金融合作的最新成果;台湾康健基因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成为穗台医疗合作的新标杆。台湾银行、台湾中国信托银行落户也是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的新亮点,同时南侨食品、光宝电子等在穗台资企业也将增资扩产纳入近期企业发展计划。
二、服务台企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针对近年来在穗台企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加大对在穗台企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在推进穗台科技创新深度合作、打造穗台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穗台高校合作、吸引台湾人才在穗集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台企科技创新。
2015-2017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台企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市财政专门安排了每年1000万、三年共3000万扶持资金,以“平台+专项”的方式用于支持在穗台企开展科技创新。
“一个平台”是指广州市促进台资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服务中心,该中心是在市科技创新委和市台办指导下,依托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设立的专门面向台资企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技术咨询、诊断辅导、技术改造、人才培训、政策解读、交流合作、成果展示、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9大类服务。该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为在穗台企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多元化、差异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包括:整合完善光机电与智能制造技术实验室、智慧感知及信息技术实验室、光电产品交互检测技术实验室等三大实验室,为台企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聘请台湾工研院等境内外专家24名,为254家台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辅导;组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华南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为35家企业提供51此个性化的技术对接服务;举办3次项目推介对接会,组织专家深入台企进行点对点对接活动30次;共辅导70家企业申报台企专项,开展全流程的培训、辅导和跟踪服务,其中33个项目成功立项,供给产生专利143件,开发新产品120种,形成新工艺64个、新生产线20条,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引进和培养人才共计86人,累计为在穗台企新增销售收入14.18亿元、新增利税10475.8万元。
“一个专项”是指在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下专门开设了“支持台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题”项目,3年共支持了32家台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和关键技术、工艺改造,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大大推动了广州市台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创新氛围高涨活跃;二是逐步改变了在穗台企“埋头苦干,相对封闭”的状态,主动加强与政府交流对接、关注和了解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利用政策促创新、促生产、促转型;三是促进在穗台企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国台办张志军主任和海协会陈德铭会长等各级领导对我市支持台资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市政府对前一轮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后提出延续该政策三年,将继续安排“三年三千万”资金用于直接扶持我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台湾青年来穗创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差异化扶持。目前,市科技创新委在总结前一轮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新一轮扶持台企科技创新和台湾青年创业发展资金安排工作方案,预计将于年内发布。
(二)出台系列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发布高含金量的科技创新“1+9”、人才“1+4”政策文件及其配套措施,全方位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该系列政策涵盖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创新以及创新环境等4大板块共10个专项,面向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广州企事业单位开展申报支持。其中,我市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广州成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玺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甫丰五金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台资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了市区两级政策补助;广州大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穗台企享受了我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对于鼓励台资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除此,我市还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专项,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支持包括台企在内的在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社会资金和其他创新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为支持台企申报我市科技创新项目,台企服务中心和市、区两级科技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为台资科技企业进行专场政策宣讲,对申报项目的企业在项目申报与受理、评审与立项、实施与管理、验收与评价等环节主动开展提供全程指导与服务,受到了台企的好评与肯定。
(三)举办论坛展会,搭建穗台企业交流平台。
为加大招商工作推动力度,广州市积极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将台湾企业和机构“请进来”对接,包括:举办被国台办列为2017年重点交流项目的第七届“穗台青年论坛”,以“携手创业实现梦想——穗台青年创业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吸引来自穗台两地的优秀青年创业团队代表以及参加广州市“青创杯”第四届创业大赛台湾分赛区的创业优胜团队共约230人参加论坛,就加强穗台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进行交流与探讨;在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特设“台湾金融”展区,举办穗台金融产业交流会暨第五届穗台金融论坛,向广州金融界推介台湾先进的金融理念与服务,成为穗台两地金融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传达两地金融业界声音,推动相关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出台,为穗台金融搭建更广阔、更专业的交流平台,促进穗台金融合作走向互利共赢;举办2017年广州台湾商品博览会,展示台湾青年在广州创业的最新成果,宣传台湾在高新科技、文化创意、美食生活方面的创新优势;举办第七届穗台健康医疗论坛,紧密契合当前广州 "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计划的战略布局,共同探讨穗台健康医疗产业合作与发展前景,推动多家台湾生物科技企业落户广州;在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上开设台东馆;邀请台湾参展商参加2017广州电子游戏国际产业展等。
与此同时,市台办还邀请台湾有实力的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与广州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行业协会及企业来穗考察交流,投资发展。近一年来,邀请台湾岛内经贸、金融、医疗、健康、IT产业界人士近300人次来穗参访和考察。
(四)营造特色环境,打造创新创业基地。
鼓励和吸引台湾青年来穗创业发展是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有针对性地精准发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推动以及相关载体的密切配合,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具有台湾元素且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台青实习就业创业载体。如建立了以众创五号空间“广州台湾青年之家”为代表的一批面向台湾青年的创业基地,涵盖高新技术(黄埔区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天河区众创五号空间、番禺区英诺创新空间、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电子商务(白云区汇龙信息产业科技园)、生物医药(黄埔区广州国际生物岛“穗台生物技术合作基地”、广东医谷“穗台(南沙)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基地”)、艺术动漫(花都珠宝小镇大新文创园区)等多个产业方向。这些园区载体除了能为园区内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申请省市专项扶持,提供融资服务等常规青创基地服务以外,还可为园区内台湾青年创业团队联系广州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进行个性化技术领域咨询、诊断和辅导。同时,这些园区载体还能享受到各级台办部门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
(五)举办多样活动,鼓励台湾青年就业创业。
自2015年底开始,“台湾青年创业广州梦工厂行动计划”就开始实施,调动全市资源,积极开展台湾青年来穗实习就业创业工作。
在学生实习方面,2016年起,推动落实台湾青年来穗实习297人,分别安排到各区70多家实习单位,既有银行、广告、设计等热门行业,也有幼教、养老、食品制造等高技能行业。实习生来源既覆盖了台湾知名高校的高材生,也有私立科技大学的高技能学生。
在青年就业方面,推动相关部门、各区从2016年开始收集、发布专门面向台湾青年的就业岗位150多个,公开招募了近800人,用人单位涵盖医疗机构、高校、银行、大型企业、初创企业等类型,如富士康增城项目在2017年第四季度就招募了上百名台湾青年。
在鼓励创业方面,2016年起,新增台湾青年创业项目、企业超过50个,创业团队涉及超算技术、时尚电商、生物科技、节能环保、动漫文创、餐饮连锁等领域。2017年起,“青创杯”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增设台湾分赛区,组织17支台湾团队来穗参加决赛,并取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优胜奖的好成绩。2017年天河区“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也首次设立台湾赛区,组织95个台湾团队报名参加,19个团队获得天河区落户奖励资格及一年住房补贴资格。9位台湾创业就业人士成功申领我市“人才绿卡”。
(六)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台企融资能力。
我市支持和鼓励含台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和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了企业融资能力。一是通过实施稳定的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政策,完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服务体系,鼓励广州地区企业通过境内外股权、债权市场募集发展资金,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了台资企业海鸥卫浴、宏昌电子上市。二是支持和引导银行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建设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设立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设立科技支行等多措并举,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设立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降低我市科技型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的市场风险。
(七)采用多种方式,促进穗台高校深化合作。
广州市教育局积极支持市属高校深化与台湾高校合作。市属高校通过举办穗台校长论坛、派师生赴台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穗台高校间有关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互促提高。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是广州市台办与广州大学协同合作创建的高校社会科学智库。“广州大学--屏东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是两岸教育政策研究机构,2014年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依托这些科研机构,广州大学与台湾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项课题研究。
近年来,市教育局还设立了服务在穗高校建设发展资金,通过对在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统领工作,为进一步支持和培育在穗台企,结合广州实际,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推动“惠台31条措施”在广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于今年2月28日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31条措施”),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其中有12条给予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同等待遇,19条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对此,根据“惠台31条措施”,由市台办牵头组织我市有关单位开展深入调研,结合广州实际,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穗台经贸合作和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14〕39号)的基础上,出台“惠台31条措施”的实施细则,使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二)细化工作方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延续“三年三千万”政策,由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增量资金纳入市科技创新委的部门预算,其中安排不少于800万元用于直接扶持我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台湾青年来穗创业发展等,由市科技创新委细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形成评审考核机制,实现差异化扶持;另一部分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创新委核定标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管理服务。
(三)以科技金融为手段,引导市场投入台企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广州金融业协会、广州股权投资行业协会、广州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功能作用,吸引更多台湾机构和人才来广州落户发展;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与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共同组建子基金,引进电子信息等台湾优势产业,支持台湾青年来穗创新创业。
(四)营造良好的规范发展环境,加强对台湾现代产业的引进工作。
一是聚焦龙头项目,发挥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等龙头项目的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招商,形成台企产业集群,提高台企在穗永续发展的粘度。二是聚焦目标企业,深度挖掘利用现初步构建起来的招商信息库,面向台湾市场的半导体、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进行点对点招商。三是落实重点项目,实时跟进并落实新光集团南方总部基地项目、金卫集团在南沙投资现金生物医疗产业园、大同和广达电脑进驻思科智慧城项目、广州光宝集团扩大产能等重大项目。四是办好第七届金交会及赴台举办第六届穗台金融论坛,继续向台湾金融业界大力推介广州金融发展情况和投资环境,共商穗台发展,促进穗台两地金融产业合作交流。
(五)继续做好鼓励和吸引台湾青年来穗实习就业创业工作。
在继续整合政企各方面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强青创载体建设等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广州市“青创杯”第五届创业大赛台湾分赛区等比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市IAB、NEM战略发展规划,配套专项落户资金,并为台湾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和落地转化全方位服务。整合往年相关活动,筹备举办以台湾青年来穗实习就业创业为主题的“穗台论坛”。
继续推进中国青创板平台建设,加快与高新园区及高等院校合作建设青创板孵化器,加速集聚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及创新创业专家,加大政策引导,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研究利用该平台服务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推进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对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六)支持两地高校加强合作。
广州市教育局将继续支持市属高校加强与台湾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支持市属高校与台湾高校、科研院联合建立研究机构(或中心),支持联合科研机构申报市教育局的高校科研项目和开展科研创新。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台企在穗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8年6月15日
(联系人:邝敏玲,联系电话:831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