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3-07-24 10:44:05

穗科函〔2023〕8号

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地毯式排查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02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相关单位在7月14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正式函复如下:

  一、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及攻关情况

  高端装备产业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我市具备良好产业基础,但同时也存在高新技术产品少、核心技术及设备掌握少、对外进口依赖度高等问题,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卡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档数控系统、高可靠性电主轴、海上钻井动力系统、光栅、轴承、光刻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减速器、伺服电机和系统、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部分系统集成技术多依赖进口,产业配套能力较弱;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工业控制与传感、通信协议转换、标识解析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大型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资源管理类软件基本被国外产品占据。

  以攻克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为目标,我市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同时组织我市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2019年起启动实施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我市在高端装备领域已取得多项突破,核心工业软件、芯片、深海空天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在核心工业软件方面: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具备二三维CAD自主核心技术,突破了研发设计类的CAD、CAE及CAM等高端工业软件的技术壁垒,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船舶、通信、工程建设等领域。广东云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派岳三维全波电磁/热一体化仿真平台”,推动国产电磁CAE软件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在芯片方面: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车规级FPGA 芯片,突破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实现国产化替代。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发车规级SiC功率模块及IGBT模块,与吉利合资成立芯粤能半导体,实现车规级碳化硅芯片的全面国产化。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12英寸MEMS技术平台和28nm研发线,将帮助芯片厂商设备迭代,助力设备国产化。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建设国内首个基于FDSOI的12英寸研发线,填补国内2X纳米以下FDSOI量产技术空白。

  在深海空天方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建设了重大科技设施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仿生合成高标号的“特一号”橡胶,解决航空轮胎基础原材料难题。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和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连续成功飞行,其中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26星”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成功研制6000米级光学探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打破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和依赖。

  二、落实“关于地毯式排查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主要举措

  您的建议对于我市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推进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吸纳。

  2022年3月我市印发了《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推动产业集聚、做强产业链条、抓好企业培育、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加强金融要素支持、实施人才引培工程、支持行业组织发展8项任务,从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生态伙伴、新型金融、创新交流等方面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排查‘卡脖子’问题,延伸产业链长度”的建议。

  1. 开展高端装备产业“卡脖子”技术及相关企业先进技术情况摸排调研。一是市科技局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调研相关安排,实地调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二是广州市“链长制”办公室组织开展“产创融合·赋智链企”重点产业链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征集工作。三是重点调研现代高端装备链主广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轨道交通链主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掌握高端装备产业短板技术与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情况。四是在2023年创新环境计划软科学专题中设置了“广州市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按季度跟踪梳理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情况。五是通过从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成果信息、公开渠道等收集“卡脖子”技术问题及攻关情况。

  2. 建立技术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实现“链内互补”。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广州现代产业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开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目前共有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国家创新驿站1个。市区共同推进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建立了全国首个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二是成立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为新型研发机构之间、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常态化组织各类精准服务、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实现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对产业的有效供给。三是打造广州高企高质量发展路演对接会,为高企产品和服务常态化对接专家、资金、技术和产业等重要资源。2023年组织了工业软件应用专场等多场对接会。

  (二)关于“针对关键性节点,强化全产业链条”的建议。

  1. 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一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 2个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将在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方面提供不竭动力,对我市生物和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二是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能效数量双提升。全国深海资源领域获批的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即将获批。三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我市从产业急迫需要和经济社会长远需求出发,聚焦重点产业,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获国家、省重大专项立项数同比增长21 %、立项经费超16.5亿元,涌现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2. 加大工业软件等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开展工业操作系统等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在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专项,将工业软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支持“基于自主几何内核的机器人设计仿真系统研发与应用”等五项项目。二是连续多年落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措施及工业软件政策,将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作为近年来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软件项目补助专题)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2022年软件项目补助专题支持了包括工业操作系统项目在内的37个软件项目。三是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定制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芯片和开展适配技术研究。四是积极推动应用场景开放,重点围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工控安全等可复制推广应用的工业软件,组织开展关键软件资源池入库工作,首批共遴选 69个项目树立试点示范。五是支持中望龙腾组建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联合赛宝等行业内 6家知名企业共同创办工软数创(广州)有限责任公司,聚焦工业数据转换引擎等底层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六是支持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国家工信部“高速CIS 图像传感器”重点产业再造工程项目,开展打印复印扫描一体多功能机的图像扫描用的高速线性CIS图像传感器和光学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3. 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完善创新产品、首台(套)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国产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一是发挥引导作用。累计推荐13项、127项企业产品分别进入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先后发布了三版《广州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简称《市目录》),分别纳入了101项装备产品(2017年)、176项装备产品(2018年)、132项装备产品(2020年)。现行版《市目录》中,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成形及加工专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设备、新型轻工机械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基础件等五个领域的首台(套)装备产品占近60%。二是奖励支持进入目录的企业。2018年首次设立了“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奖励”专题方向,对纳入国家、省、市级首台(套)装备目录的企业进行销售奖励支持。2018—2022年期间,广州市共支持了43家装备制造企业的85个首台(套)项目,市级资金补助金额近1.3亿元。三是不断完善新产品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编制发布《广州市创新产品目录》,鼓励国企、龙头企业率先采购本地创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产业化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关于“创新信息数据平台,补齐关键链环节”的建议。

  一是搭建数字建“链”工作底座,依托市工信产业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广州市注册在营企业约189万家企业的画像。二是陆续为14条产业链建立数字化模型,以供各部门摸清产业底数,掌握产业规模、结构、布局等内容。三是建设运维“广州科技大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赋能科技企业服务。市科技局正在积极打造建设“广州科技大脑”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税务、统计、市场监管局等政府部门数据,发挥“广州科技大脑”数据汇聚分析作用,建立完善科技企业评价模型,精细刻画企业画像。

  (四)关于“未雨绸缪防范风险,筑牢抗风险堤坝”的建议。

  1. 推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一是基础研究投入不断攀升作用显现。我市基础研究投入从2017年的69.19亿元攀升至2021年超130亿元,增长97%,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占比达13.6%。2021年,我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3.12%,是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高于全国0.68个百分点。二是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建设迈上新台阶。建强建优“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推动广州实验室建设,2家省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按期入轨。三是科技体制机制突破创新焕发新活力。以“市、区、校、院、企”联合投入模式引导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撬动在穗高水平大学、医院、企业等投入超6.4亿元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试点创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前沿研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进行持续创新。

  2. 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创新。2022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17738件,同比增长 26.4%,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量 47039件,同比增长 26.0%,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明专利授权1503件,同比增长21.9%,有效发明专利6051件,同比增长33.0%。全年新建 4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围绕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链开展产业专利导航项目10个。79项专利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链做好延链、强链、补链、固链工作。

  一是加强对接部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密切跟踪高端装备产业前沿的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速孕育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发。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市联动实施“工业软件”等重大专项,做好项目落地转化配套服务,着力解决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工业软件等产业链上的痛点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通过“递补支持”“接续支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在穗创新主体以更大力度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积极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优质成果在穗落地转化,补齐广州产业体系短板。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和管理。加强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能力建设,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主体通过快速预审通道,加快获得专利授权速度。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创新主体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创新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顶尖人才“大熔炉”,把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战略性创新平台建设成我国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重要载体,以战略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牵引,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性科学家,储备建设顶尖人才“大兵团”。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主力军作用。落实《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未来五年(2024—2028年)投入市财政经费近10亿元,通过实施青年博士“启航”计划、优秀博士“续航”计划、科技菁英“领航”计划、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铺就基础研究人才阶梯式成长路径,提升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18日  

  (联系人:杨欣卉,联系电话:83124132、18922702400)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