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08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3-07-26 11:44:37

穗科函〔2023〕13号

贺立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州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案》(第4082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市相关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1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相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正式函复如下:

  一、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广州围绕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战略任务需求,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布局,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依靠“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做法,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一)出台一系列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实施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沿探索,通过“共建聚能”“政策释能”“科技赋能”,激发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活力。

  一是2023年6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广州市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包括总体要求、支持和鼓励措施、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全过程管理、其他等四个部分共23条,在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股权激励、金融赋能、人才支撑、税收优惠、认定立项等方面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意见》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而不仅仅是以往只给到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明确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及其人才团队,按市属单位享受市级现有人才政策相关待遇;明确进一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支持在南沙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努力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2022年6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出台《广州市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重点构建以信任为前提、“无禁止即可为”的财政科研管理机制,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员聘用、运营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各家机构依据《负面清单》政策,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对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与奖励激励比例,充分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成果转化的动力。

  (二)提供一整套精准服务,开辟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新路径。

  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政-产-学-研-金-服”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一是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联盟于2023年6月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含 38 家新型研发机构。我市依托联盟常态化组织各类精准服务、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定期路演、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市场、金融、产业界的对接,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上下游资源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从“单兵作战”迈向“联动共赢”,走出产业界“出题”、新型研发机构“答题”、相关机构“服务”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子。联盟已陆续开展联盟成员单位走访调研活动,不断优化“走访调研+跟进服务”闭环流程,让对接更高效,服务更贴心,更好地赋能联盟成员,持续创建我市科技创新生态。

  二是开展“走进大院大所”系列活动。积极促进大院大所与其他市场要素更好地互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结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腐创院)的科研成果情况,精准组织26家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投资机构、银行等参加“走进大院大所”腐创院专场活动。腐创院根据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遴选了全寿命服役导电高分子基复合接地极、水性树脂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高性能铝合金研发与应用等7个技术项目进行路演汇报,积极推动供需对接,促进成果转化。

  三是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模式。采用“线上数字化匹配,线下当面对接”方式,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开发上线“湾创产学研”APP小程序,发动相关机构和我市众多科技企业共同参与,认真梳理填报相关成果转化情况和技术供给需求,让机构的众多研发成果与上万家企业技术攻关需求自动匹配,使对接更精准高效。以企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需求为导向开展“揭榜挂帅”,为产业服务的同时赋能机构自身发展,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聚焦新型研发机构“五大核心功能”,着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三年位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位,广州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跃居世界前列,这些成绩与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连续7年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建有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4家,占全省70%。过去一年,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强化提升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建设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以支撑产业发展为重心,强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技术供给能力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生存之基。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建成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助力引进中科宇航落户,今年6月,首枚“广州造”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26星”刷新我国当时最高纪录。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建设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基本安装完毕,成为我国攻克航空轮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技术保障。

  二是以形成高端人才“蓄水池”为目标,人才引进培育再上新台阶。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挥自身引才引智磁场作用,努力培育和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逐步形成高端人才“蓄水池”。建立市区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子女入学、出入国(境)、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让各类高端人才在穗安心科研创新。截至2022年底,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共计1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7000人,行业领军人才33人。吸引金力、赵宇亮、叶甜春等领军人才作为院长领衔共建了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以实现市场化“造血”为导向,架设成果转化关键桥梁。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14.76亿元,技术开发收入4.79亿元;服务企业5438家,有效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研制的碳化硅控制器及相关技术方案的开发及服务,获得多家国内外行业巨头订单,合同额累计4000万元。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过去十年每年成果转化经费超过4000万元,与互太纺织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2022年启动共建纺织印染数字制造创新中心,合同金额达1.1亿元。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成立1年多来,已与100余家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签署合作协议近亿元,到账近2000万元。

  四是以领域技术优势为抓手,围绕专业领域集聚孵化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具备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也有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同时相关技术与市场契合度非常高,除了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形式输出科技成果,孵化企业也是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的重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新型研发机构已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其中2022年技术作价入股13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其中,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成功孵化18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孵化的广纳芯已实现了5G滤波器的全频段产品覆盖,产品进入3大客户。

  五是以构建多元化“输血”机制为引导,推动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与新型研发机构业务的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技术孵化企业,让科研团队变成科技企业;以技术判断参股企业,将技术和资金转化为股权;以企业发展反哺科研或接力孵化。支持推动广州产投集团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设立了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已有广纳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8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成立投资基金,孵化了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了启明、鼎晖、达晨、启迪之星、中科创星等著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合计融资8300余万元,目前估值已超3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平台,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科技创新路径、促进“四链”融合的重要载体。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主动对接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和产业优势,科学谋划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二是加强政策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等文件要求。发挥好相关政策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扎实做好技术供给、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企业孵化等工作。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完善现代科研机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人才引进培育、市场化薪酬激励、财务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等全方位制度。

  三加强技术供给,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力量,紧贴企业需求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力争形成一批领跑、并跑的原创性成果。

  四加强人才引育,着力培育引进一流人才。人才是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广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氛围,加强与依托单位的互动协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合作,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引进一流的人才和团队,打造有利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特别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的机制体系。

  五加强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要牢记成果转化“初心”,力争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及可持续发展,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密切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同时,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制度,保障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人员的权益和积极性。

  六加强企业孵化,培育科技型高精尖企业。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专业技术领域和支撑集聚企业等优势,内部裂变培育一大批技术先进的高精尖企业;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围绕优势专业领域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发掘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在广州孵化和落地。支持推动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物业、闲置楼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创办或引进孵化的企业落户。

  七加强金融赋能,助力提升转化孵化效能。充分发挥科技金融资金融通功能的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市场化阶段的初创企业重大作用,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多与社会上各类风投创投机构合作设立基金,另一方面积极申请2000亿元规模的广州产投创投基金、50亿元规模的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等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为成果转化和孵化企业赋能。

  八汇聚各方资源,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支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和人才项目,更有效地引进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支持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发展格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员工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上,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努力做到政策应享尽享。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5日 

  (联系人:夏万志,联系电话:020-83124162)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