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06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3-07-28 10:35:45

穗科函〔2023〕16号

周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第406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财政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19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正式函复如下:

  一、我市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基本情况

  在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广州市科学仪器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拥有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发展势头较好,在质谱仪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市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已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市重点实验室10家。主要平台有: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有直属创新平台——粒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重点建设粒子源、粒子探测、粒子应用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平台,着力开发面向高端粒子诊断、高端粒子治疗、高端科学与工业仪器的系列粒子应用系统,为粒子应用技术在医学诊断、医学治疗、科学仪器、安全与工业装备领域的应用持续提供创新技术支撑,承载粒子应用技术到产品研发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部件研制、功能样机、工程样机与产品样机研制及其小批试产。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聚焦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围绕质谱技术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开展平台条件建设和行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质谱行业上下游的发展。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专注光谱科学仪器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专注太赫兹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研究。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致力于以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实验平台为核心,解决航空轮胎“卡脖子”技术问题,将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建成国内唯一的航空轮胎动力学综合实验平台。

  二、落实“关于支持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建议的主要举措

  您的建议充分把握了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体现了对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吸纳。

  (一)关于“支持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民办非企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居全省第一,其中14家纳入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的70%。我市全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汇聚各方资源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各个环节,推动机构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过去一年,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金融赋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一是科研攻关能力不断加强。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172项国家标准,159项行业标准,建成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建设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全力攻关国产航空轮胎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难题,将成为全球第二个航空轮胎研究试验中心。

  二是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14.76亿元,技术开发收入4.79亿元,技术转让收入0.24亿元,技术咨询收入约0.2亿元;服务企业5438家,有效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是企业孵化培育效果明显。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据统计已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其中2022年技术作价入股13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022年新创办企业88家。

  四是人才引进培育再上新台阶。新型研发机构发挥自身引才引智磁场作用,努力培育和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截至2022年底,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共计1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7000人,行业领军人才33人,留学归国人员264人。

  五是金融赋能作用不断突显。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与新型研发机构业务的融合发展,已有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成立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8亿元,投资入股18家企业。

  (二)关于“构建“区域内循环”的创新模式”的建议。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支撑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重要举措。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使命是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我市市、区两级汇聚各方资源,不断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一是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新型研发机构痛点和难点,在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股权激励、金融赋能、人才支撑、税收优惠、认定立项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政策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势必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意见》第六条明确: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研制设备进入国家、省、市三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且实现销售的装备产品纳入用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的资金项目库。

  二是努力提高对新型研发机构精准服务能力。市、区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的“五大功能”主动对接服务,及时了解掌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23年6月成立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为新型研发机构之间、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依托联盟将常态化组织各类精准服务、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定期路演、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市场、金融、产业界的对接,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上下游资源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此外,建立完善创新产品、首台(套)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国产新型高端科学仪器加速产业化。

  一是完善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为重点,编制发布《广州市创新产品目录》,对列入目录的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满足政府采购需求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产业化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

  二是落实国家、省、市首台(套)有关政策。不定期开展首台(套)技术装备目录编制(修订)工作,进入目录的产品,可申报相应目录的首台(套)资金奖励或者保险补充。省、市的首台(套)政策侧重与研发创新,为了支持装备的“能用”,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给予“事后奖励”政策支持;国家首台套政策侧重于推广应用,为了支持装备“耐用”,通过实际应用来改进和提升装备的性能,突破应用瓶颈,给予“保费补贴”支持。

  三是落实《政府采购法》有关法规政策。贯彻落实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原则及优化营商环境要求,采购主体根据采购需求选择国内或进口产品,同时不得歧视国内产品,不能拒绝国内产品投标。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规依法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为支持创新,对列入省首台套和技术创新目录的创新产品(服务),采购人可依法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开展采购活动。按照《关于做好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采购进口仪器需核准 。

  (三)关于“强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工作。构建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市场化企业支持体系,强化资金链的供给养作用;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构建科技型企业协同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

  一是加强融资支持。为更好纾企困、稳增长、促发展,广州加快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推动产业资本化发展。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等机制,进一步挖掘优质科技企业,增加创新企业数量;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已落地运营22只子基金,子基金实缴规模72.9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8.52亿元,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74个、投资金额38.18亿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累计出资设立子基金26只,子基金累计实缴95.86亿元,实现财政资金杠杆5.17倍放大;其中投资广州项目61个,合计投资 52.75亿元,实现超过 2.8倍返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合作银行为1万余家企业放贷超过784亿元,资金放大效能全国领先。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再担保与工行、建行、中行等 9家合作开展批量融资担保业务,累计扶持1437户,获得融资金额358亿元。与建行、招行、广州农商银行开展政银合作,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计2200亿元专项融资额度,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高端科学仪器细分赛道,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相关子基金已投资仪器、设备类项目36个,投资金额合计6.38亿元,其中,广州项目15个,投资金额2.51亿元。

  关于“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科学仪器产业基金”的建议,市科技局协同市场化母基金管理机构盛景嘉成拜访禾信仪器总部,了解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并分别积极对接了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金控基金和盛景嘉成等部门。

  二是加强企业培育。2022年我市先后出台“高企六条”“科小十条”(《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围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紧扣知识产权、高新产品(服务)、科研人员、研发投入等核心创新要素,构建“五个一”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挖掘建立4万家优质科技企业库,联合市财政、税务等职能部门,累计兑付高企、小巨人企业等财政补贴达86.8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定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三年安排约 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123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累计23家;新增32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佛山、东莞两市之和;559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建立 3000多家的小升规培育企业库,2022年小升规 787家。开展第三期强企增效工作,试点企业增至70家。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问卷调查样本企业从 300家扩充至1500家,加强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新一轮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102家民营企业工作,已协调解决77条。组织召开3场市领导与民营企业恳谈会,已解决企业诉求45条。出台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十条措施,启动《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起草,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搭建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园区、服务机构等参与的服务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推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不断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完善现代科研机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人才引进培育、市场化薪酬激励、财务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等全方位制度。支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和人才项目,更有效地引进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发展格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员工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上,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努力做到政策应享尽享。

  二是构建大中小协同、梯度递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矩阵。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筑基扩容。进一步摸清科技型企业底数,争取进入“科技型企业育苗库”的企业超过50万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为抓手,推动“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例提升。实施科技型企业“双提升”工程。通过“小升规”提升工程,实现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通过“规升强”提升工程,推动一批规模以上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队式培育体系,涌现一批研发投入高、全球化布局、品高价优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领军企业成为科研攻关的主力军,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需求凝练和系统化布局机制,进一步支持战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实施“投资+孵化”“学科+产业”等新型创新模式,加速高校院所等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并产业化。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7日   

  (联系人:杨欣卉,联系电话:83124132)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