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3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3-08-28 16:35:38

穗科函〔2023〕23号

冯昭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个微力著——为科技创新链条叠加“科技创新自由人”的提案》(第4132号)建议收悉。您在提案中针对通过在科技创新链条的前端及产业环节叠加科技创新自由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自由人的发展,建立社会面推荐科技创新自由人的通路,对有效推进广州市科技创新及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参考建议。我局会同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日进行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城市,科创基础雄厚、产业支撑强劲、科技创新能力突出。2023年以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一、我市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相关情况

  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创新体系完备。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广州位居全国第四,“智力资本”维度居全国第一,“技术与创新”维度居全国第二。

  (一)着力构建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大幅提升基础研究对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印发《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为我市阶梯式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加大我市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力度,对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为抓手,构建我市基础研究人才梯队。在2024—2028年连续5年内,实施相关计划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一是实施广州市青年博士“启航”计划。培养我市青年基础研究人才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构建以青年博士为核心的“普惠制”支持模式,面向广州地区获得上一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支持单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申报5万元/项、实施期为2年的自由探索项目。二是实施广州市优秀博士“续航”计划。鼓励我市青年博士勇于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围绕已有基础深入开展探索性研究,每年支持获得广州市青年博士“启航”计划项目或2021—2023年度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博士青年科技人员类),且在该项目正式立项后5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式立项的优秀博士,申报10万元/项、实施期为2年的滚动配套支持项目。三是实施广州市科技菁英“领航”计划。支持我市在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研究菁英瞄准国际前沿和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潜心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助力冲击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每年面向广州地区获得过前5年度国家“杰青”或国家“优青”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支持单位42岁及以下的基础研究菁英申报30万元/项、实施期为3年的自由探索项目。四是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调动全社会开展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以市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结合本单位学科优势和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每年面向广州地区一批有较强基础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拓展现有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项目合作共建单位覆盖面,以一定的市财政经费投入,撬动不少于5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二)大力塑造新磁场,出台政策夯实高水平人才高地地基。获批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地方标准试点,印发《关于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在穗工作的外国人才达15083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2899人,外国专业人才(B类)11182人。出台《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人才、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在制定过程中与我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进行衔接,是未来广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纲,引领和推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设置了科技人才专章,完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人才服务等。制定《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试行办法》,允许外籍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的若干措施》,简化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办理,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三)组建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单兵作战”迈向“联动共赢”。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个产业需求往往不是单个大院大所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新型研发机构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汇点,新型研发机构是汇聚了创新要素,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展开 “从1到10”产业技术研发,提速“从10到无穷大”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由我局指导,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牵头筹建,成员单位由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以“平等自愿、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协同创新”为宗旨,将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上下游资源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旨在加强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多个学科领域的思想碰撞;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产业,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四)聚焦激发创新源动力,举办系列赛事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一是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广州赛区),大赛围绕区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团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进行比拼,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难题、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小微实体、团队的创新活力,组合创新资源。近三年来我局持续组织举办3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州赛区的赛事,聚焦重点专业领域,向广州市内各企业深入挖掘技术需求,向企业、团队甚至自由人广泛征集相应解决方案,并对获奖单位(团队)给予经费奖励支持。二是举办“青创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国内外近2万个创业项目参赛。大赛历经九届,以“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国内外”为宗旨,设置了逾20个分赛区和专项赛,在赛事影响力、覆盖面、政策合力、扶持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题,开展了风险投资对接会逾百场,促成参赛项目投融资意向金额逾15.2亿元;联合广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30亿元专项信贷,帮助青年企业家获得贷款和融资额度逾10亿元;帮助近700个参赛创业团队申报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政府补贴逾1000万元。成立青年创业导师团,联动高校开发青年创业培训课程,开展了6期青创训练营、大学生线上创业培训,覆盖青年逾30万人次。为助力参赛项目落地,联合市委人才办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于2021—2025年期间每年择优选拔50名“青创榜”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给予5—10万元的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目前已遴选84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为其参赛项目提供了总额655万元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

  二、下一步的发展措施

  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锚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顶尖人才“大熔炉”,把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战略性创新平台建设成我国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重要载体,以战路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牵引,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性科学家,储备建设顶尖人才“大兵团”。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主力军作用。落实《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投入市财政经费近10亿元,通过实施青年博士“启航”计划、优秀博士“续航计划、科技菁英“领航”计划、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铺就基础研究人才阶梯式成长路径,提升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建立完善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协同发展,释放人才引领驱动效能,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支持探索科研孕育新兴产业新模式。全力支持港科大(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争取在交叉学科建设上取得更多进展。鼓励先行先试,持续推动市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项目“市财政资金+区财政资金+自筹经费”共建模式,引导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结合学科发展需要,集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强化平台引领,未来三年(2023—2025年),广州市将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围绕功能、信息、系统、社会等4大跨学科枢纽组建不少于3个前沿交叉学科市重点实验室,在先进材料、微电子、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15个优势领域布局开展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项目超200项。激发活力动力,以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向港科大(广州)全过程下放项目管理和验收权限,市、区财政经费全部实行“包干制”,鼓励自由探索,稳定经费支持,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此外,将围绕广州南沙核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融合学科发展目标,以基础研究带动产业发展,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对具有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给予滚动支持。

  (三)加速创新资本形成和有效循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集聚区,优化引导基金运营方式,建立引导基金持续投入机制、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支持科创企业设立投资部门或独立的专业投资机构,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创业投资。支持优秀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产业并购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科技人才项目等,利用财政科技经费开展天使股权直接投资。鼓励区域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拓宽风投创投机构投资项目市场化退出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在我市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主要投资硬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份额。引导新型研发机构与风投机构合作,为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股权投资,构建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内容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马囡囡,联系电话:83124078)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