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69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4-08-02 18:14:21

穗科函〔2024〕24号

徐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广州市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推动广州地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提案》(第2069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南沙区政府、黄埔区政府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进行了办理协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正式函复如下:

  一、我市在人形机器人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积极推动相关创新平台建设。

  广州在机器人领域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拥有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等检验检测机构,以及机器人智能焊接、光伏AMR智能移动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探测作业系统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建有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中山大学建有人机物智能融

  合实验室。其中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是华南理工大学与黄埔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思路,包括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中心、超级机器人研发平台及成果转化基地,已设立仿生机器人实验室、集群机器人协同创新实验室、智能复合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构型创新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实验室、三维运动分析实验室、综合自动控制实验室和快速成型创新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实验室及智能制造加工中心。

  (二)支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我市高度重视机器人相关核心技术攻关。一是积极支持企业与机构参与国家、省重大专项,承担了“多机器人协同制造中的自主智能与群智涌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机器人用谐波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余个项目,在智能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都开展了研发。二是在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布局机器人相关专项课题,支持开展“基于类脑计算的视觉感知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机器人集成”“基于5G云控平台的荔枝及圣女果智能采摘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示范”等课题研发。三是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递补支持专题,鼓励在穗企业和机构积极承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明珞装备、瑞松智能开展“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动力电池托盘机器人焊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攻关。四是出台了《广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鼓励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技术攻关。开展2025年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方案征集,已征集方案中包含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方案。

  (三)加强科技企业培育。

  出台《广州市关于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系统配置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4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85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116家,数控装备相关企业223家,传感器相关企业63家。拥有一批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如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拥有广州数控、昊志机电等企业;在机器人本体领域拥有广州数控、长仁科技、蓝海机器人、里工实业、达闼机器人、赛特机器人等企业;在集成领域拥有明珞、瑞松、达意隆、中国电器院等企业。

  (四)推动优势区域产业集聚。

  出台了《广州市支持特色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黄埔区、南沙区等相关区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通过加大统筹力度、打造示范园区、鼓励先试试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有关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特色产业园主题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布局及集群化发展。黄埔区加大机器人本体的设计、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的引培,区内现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覆盖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中游的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和下游的应用等全产业链条。在专用芯片设计领域,布局有安凯微、芯之联等智能生物信息处理器芯片设计企业;在传感器生产制造领域,布局有粤芯半导体、印芯半导体、奥松电子等龙头企业;在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机电液压等领域,拥有广州数控、昊志机电等优势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主要推进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及多关节机器人等经济性机器人整机开发,企业代表包括瑞松北斗、瑞松智能、广州中设、广州发那科等。检验检测环节,拥有广州机研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威凯检测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综合检验检测机构。其中,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多次参与减速器、工业机器人安全等国标修订、制定工作,围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参与、组织多场论坛、测评活动并发表相关报告。人形机器人应用环节,拥有发那科、达闼机器人等工业和商业应用企业。

  (五)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积极发挥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引导作用,截至目前,已设有2只机器人相关子基金,基金认缴规模12.5亿元,母基金认缴出资1.2亿元。加强机器人人才培养。华南理工、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均开设有机器人工程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制定“珠峰班”博士培养计划,将优秀学生凝聚到机器人研发攻关工作中,实现博士生培养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直接结合,促使优秀学生积极投身于大湾区机器人产业战略高地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围绕信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在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系统、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设立了多个交叉学科专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等职业院校开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等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关于“建立广州市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推动广州地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提案,很有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机器人相关创新平台建设,特别是利用好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的高精尖研发设备、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的检验检测设备,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制、小批量生产。并发挥好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和省、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实际应用,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二是加强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布局。积极支持广州企业、机构承担国家、省相关重大专项。支持企业牵头提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企业“出题人”“答卷人”“阅卷人”作用,鼓励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创新联合体,对人形机器人本体设计、关键零部件、智能传感器、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开展研发。

  三是加强优秀人形机器人企业引育。加强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研究,积极开展项目招商,争取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落户广州。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综合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专项资金,提高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参与人形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软件的研发投入,不断培育壮大广州人形机器人产业。

  四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结合文旅、体育、动漫、医疗等产业发展,下一步积极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动漫IP打造、博物馆、体育赛事、政务中心等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应用,条件成熟时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等制造业场景开展应用。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31日

  (联系人:王小筱,联系电话:83124070)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