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政协提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1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24-11-08 16:39:16

穗科函〔2024〕29号

谢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广州引领作用,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垂类模型之都》(第4133号)收悉。该提案被列为2024年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由孙志洋市长督办,李贻伟主席、潘建国副主席配合督办。2024年10月12日,孙志洋市长带队开展重点提案办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办理情况汇报。经报市领导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及其产业链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2021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市重点打造21条现代产业链,建立“总链长+链长+链主+链长办”的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人工智能产业链位列其一。2024年,市科技局结合最新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及要求,起草了《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工作专班组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双牵头”的专班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加强产业链统筹协调,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工作实施。目前已完成《方案》征求意见,下一步将按程序印发实施。

  一、加强市区合力,打造大模型应用示范高地

  广州市、海珠区积极推动打造大模型应用示范高地。2024年7月,广州(琶洲)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和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海珠区发布了首批9个预认定大模型示范空间,并进行了首批新生产经营奖励政策兑现。目前已进驻行业大模型超60个,成功推动百度文心一言落地布局全省首个政务云脑大模型。推动海珠区建立“琶洲智聚平台”,为人工智能企业精心引才,平台已吸引235家企业进驻,累计发布招聘岗位62380个。连续举办广州•琶洲算法大赛,通过大赛推动AI4C、百度ARM云等重点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动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进一步夯实垂类模型产业基础,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优质企业,打造行业大模型优势产业集群。

  二、统筹算力规划,构建供需对接平台

  在算力规划方面,由广州数科集团牵头,联合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及智能算力基础服务商,共同发起广州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及产业发展联盟,构建人工智能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企业高效对接算力供给资源。同时,支持南沙区搭建全区统一人工智能算法基础底座,实现对全区算力资源的统筹调度管理以及各类算法的接入管理。能耗指标方面,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十四五”期间已不再下达能源消费总量目标,仅下达能耗强度目标,经与省能源局衔接,目前已没有能耗指标相关说法。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与省对接,争取支持我市建设智算基础设施和改造升级现有数据中心,建立全市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机制。

  三、打造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激活数据要素

  围绕我市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智能制造领域,40余个案例入选国家优秀场景名单;智慧交通领域,聚集了一批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头部企业,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验证和商业化运营,先后获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以及首批“双智试点”城市。搭建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市场化验证环境,依托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网站,已完成1000多项数据主题的归集并发布。支持番禺区大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数据基础。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医疗、教育、文旅、体育等行业领域的各类优秀场景开放,通过联合举办对接活动等形式,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政府部门及各行各业企业形成合作,促成更多的应用场景落地。

  四、发挥国企作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载体

  目前全市共培育了近3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载体,形成了“一核牵引,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等4个园区获评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积极推动市属国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发展现代产业园区,越秀南沙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以港科大为核心,打造30万平方米的产学研高新技术转化基地;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围绕新一代AI技术打造创新科技产业集群,2023年完成供地并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广州数科集团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牵头作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打造引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的产业高地。推动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创新集群建设。

  五、研究推动实施算力补贴

  据初步摸查,全市目前累计建设智能算力超5000PFlops。公共算力方面,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一期99P算力已投入运营,二期200P算力扩容已完成,广州超算中心启动升级建设,发布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升级完成后预计新增智算算力1000P。市级层面暂无算力专项补贴政策,南沙区于2023年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其中第六条促进算力服务推广中明确,对南沙区信软企业购买本区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器租用、带宽租用及机柜租用等算力服务,按照年度实际支付算力服务费用的3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下一步,我市拟出台算力补贴政策,通过发放算力券等方式,支持企业租用非关联方的智能算力资源,在工业、政务、医疗、金融、教育、能源、交通等领域开展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应用给予算力补贴。

  六、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加大人大培养力度

  我市积极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建立“认定+服务”“遴选+资金”“择优+项目”人才(团队)选拔体系,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集聚人工智能行业人才5万余人,其中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224人。2023年建成人工智能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连续举办琶洲算法大赛,发挥良好的“以赛聚才”效应;推动出台《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支持海珠区设立人工智能专项人才资金,编制人工智能人才目录,给予纳入目录且符合条件的人才一定奖励,以及子女入学、人才绿卡等服务保障待遇,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番禺区深入实施“番禺人才生态30条”,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支持力度。2022年,番禺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共获得1565万元补贴,超过政策扶持总额的三分之一。南沙区发布《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出台《广州南沙高层次人才评价实施细则》,搭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重点人才引育平台。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加大力度遴选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团队);打造琶洲算法大赛品牌,落地人工智能专项人才奖励;探索“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人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贡献“南沙模式”。

  七、探索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我市先后出台《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管理办法及配套激励约束制度》等多个文件,设立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广州产投母基金、创投母基金,探索建设“基金雨林”,引导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设立系列专项母基金和重大项目投资专项基金,引导500亿元创投母基金与国际国内创投机构等合作组建一系列子基金。番禺区制定发布《番禺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政策性母基金,重点投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南沙区设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已投人工智能项目18个,累计投资金额约3.2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科技创新母基金设立不少于10只人工智能子基金,统筹全市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群。支持海珠区联动广州市属国企共同设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不少于100亿元,招投联动引导优质项目投资海珠,构建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投资高地。

  八、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我市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印发《广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实施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助力产业领跑、高企上市倍增等行动计划,举办走进交易所、领头羊拟上市企业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科技企业合理申报拟上市的交易所和板块,加快上市进程。二是加大风投创投支持力度。对风投创投机构给予管理能力及相关落户奖励,开展QDLP和QFLP试点,举办三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国投资年会等大型会议,为风投创投与科技企业搭建融资需求对接交流平台。三是不断提升科技信贷供给。用好阶段性科技创新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投放,截至目前共引导19家银行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近370亿元,涵盖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主体超6500家。四是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出台《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年度补助总额最高达5000万元;修订《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助和证券化产品发行产品补助。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五是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服务作用。依托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为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转贷服务。发挥“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作用,促进银行机构与科技企业融资对接更高效、便捷。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能,引导在穗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更好支持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11月6日

  (联系人:张恒,联系电话:83124071)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