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2008年广州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报告

来源:市信息办 发布时间: 2008-06-29 16:00:00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努力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

 

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谢学宁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2008年广州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07年我市信息化工作,表彰全市优秀政务网站,研究部署2008年全市信息化工作。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徐志彪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罗文副院长将作专题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07年全市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

  2007年,全市信息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领会国家、省对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惠民66条,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产业比重,“数字广州”建设又上新台阶,促进了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被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批准为首个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试点,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获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地级市政府第一名,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获2007年度中国信息产业十大经济事件。

  (一)着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和整合,政府信息化取得新突破。

  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整合取得新成效。市级党政机关和所有区、县级市连通电子政务内网,733家市直单位和12个区县级市连通电子政务外网。政府数据中心实现了与31个市级部门和3个区之间数据共享和应用,在工商监管、税费征收、社会保障、流动人员管理、计生管理和国土房管限价房登记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应用成效。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为突破口,推进跨部门业务信息化建设,梳理了28个入驻部门的审批事项,实现了部分系统对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覆盖了全市51个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和部分区、县级市,行政审批业务监察率达到94.5%,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

  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府门户网站梳理了所有政府部门和区、县级市的政务公开目录和网上服务事项,面向企业和市民的网上办事服务达3,237项,初步实现网上“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数字证书发行近7.5万张,网上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例达44%。社会保障(市民)卡发卡32万张,在全市708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应用服务。市民电子邮箱用户超过75万户,有关部门主动向市民发送社保、税务、教育、人事和工商等便民信息。

  部门和基层电子政务取得新成绩。各区、县级市政府、各有关单位不断加强政务网站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网上服务能力,提高了我市政务网站的整体水平。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番禺区、越秀区和黄埔区等网站建设和应用成效突出,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和信息网上交换、财政预算与支付网络化管理全面推广营养,提升了政府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安监部门利用全市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整合基础业务数据,推动了部门协同、街镇联动和主动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大力推进网上监管工作,纳入统一管理的药品经营企业已近1000家;外经贸信息应用平台有效整合业务管理和对外服务系统,网上受理业务每月超过5000项。

  (二)着力抓好产业创新聚集,信息产业实现新发展。

  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增长14%,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约7%。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0.5%;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8%。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2%。广晟数码的数字音频技术、新邮通信的3G技术、安凯的手机多媒体处理器等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LGD液晶电视模组等重大骨干生产项目投产。数字家庭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稳步推进,初步建成数字家庭孵化基地和技术支持中心,AVS等标准产业化加快,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吸引了国内外数十家产学研机构参与,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信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2007年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约700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收入为236亿元,同比增长8.5%;软件业技工贸收入超过420亿元,同比增长约30%。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等快速发展,国家规划布局内软件企业达到9家,网易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立信、太平洋网络、汇丰软件等新兴信息服务骨干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微软中国软件产业基地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骨干项目建设加快。

  (三)着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竞争力有了新提高。

  大中型企业深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市安排1470万元支持信息化与制造业相融合的技术进步项目,4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应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综合性信息系统,汽车、石化、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柔性制造技术。化工、汽车、医药、钢铁等传统产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构建产、供、销的协同式信息平台,推动了产业链延伸和资源整合。电信、电力、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业、外经贸、烟草等行业开展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提高了行业经营和管理水平。黄花岗信息园和花都狮岭镇两个企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规模不断完善,为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创新、扩展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为重点,认定了12家企业信息化示范和试点单位,推动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广泛开展。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行业性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0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旅游、航空等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交易规模约6万亿元,塑料、钢铁、证券、信息等行业培育了一批跨区域的电子商务平台,初步形成“广州价格”和“全球采购、广州集散”的新模式,广东塑料交易所交易额达1146亿元。面向消费者电子商务应用迅速发展,2007年广州地区民航、铁路、公路普遍采取电话订票或网上购票,实现全市各售票点同步售票,减少旅客盲目排队等候的时间,方便旅客就近购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逐步健全,数字证书在税务、社保、工商、政府采购、网上交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渐成规模,广州邮政、宝供物流、华新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统一支付网络联通19家银行,广东银联等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加快普及,网上支付逐步推开。

  (四)着力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和谐广州呈现新局面。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基本建成,14个政府部门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初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医疗卫生迈入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专网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农村学校学生专用电脑达到7.7万台,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数字化内容日益丰富。文化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中心网站“广州数字文化网”和14家分中心,广州文化信息网联网售票系统服务功能领先全国,博物馆开展“多语种语音导览”、“自动讲解”等服务。流动人员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市级单位之间、市区之间的数据联网更新和共享,成功实现人口数据跨省共享和流动人员动态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信息化取得丰硕成果,全市12个区、117条街道部署了电子政务社区综合应用平台,整合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福利、社区管理等业务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在7个镇开展基础数据录入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共填数字鸿沟行动,建立了9个村民上网培训中心和78个村民上网服务站,村民信息能力培训稳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起草工作。

  (五)着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城市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成效显著,获中国信息化建设成就奖。2007年共新建成监控点100993个,累计已建有监控点212674个,实现基本覆盖广州市区的建设目标。全市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破案线索4944条,协助破获案件1353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735名,有效震慑了犯罪,为我市“两抢”“两盗”案件发案率实现两位数下降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城管、交警提供有价值线索1300余条,处理城市管理违纪案件1200余宗,为快速提升我市社会治安监控和城市管理的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火车站广场地区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在案发两分钟内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占总抓获人数的50%,2007年无刑事案件日达275天,在今年的春运保卫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

  城市规划、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市综合执法等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应用逐步深入,城市精确化管理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建设系统大力开展信息资源整合,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强化了城市建设项目监管力度。“数字市政”对路桥、绿化园林、管线等所有市政设施的空间位置和管理属性进行全方位数字化,形成了网格化的市政设施管理新机制。智能交通系统对各类交通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整合与处理,实现出租车和公交车辆智能调度、行车诱导、线路优选,调度管理人员减少60%以上。“阳光家缘”网站公开售房信息,有效制止一房多售、抵押房出售、重复抵押等违法操作。城市规划部门建立了实时更新的海量空间数据库,实现从分散建设到集约型的集成应用模式转变,提高了规划管理水平和效能。

  (六)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国际信息港枢纽能力大幅增强。

  国际信息通信网络枢纽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全市铺设的光纤总长度达到907万纤芯公里,城域网出口带宽140TB/S,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10GB/S,占全国出口带宽一半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建成开通了近千个热点。全市互联网用户达687.82 万户(含手机接入方式),市区宽带网络接入130万户家庭。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高达99台/百户,家庭上网率达68.5%,宽带上网比例高达91.6%。现代信息基础设施覆盖全市各区并逐步延伸至乡村,全市所有乡镇和所有自然村连通了宽带网络,96%的村委会配备有电脑,农村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为45台/百户,农村居民上网率为1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积极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成立了市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大力推进“数字亚运”信息系统建设,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着力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和交流培训,信息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渐成体系。到2007年止,全市出台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等超过40份,涵盖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信息安全等10多个领域,使城市信息化变得“有法可依”。政府信息化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全面启动,组织100万元以上项目验收28个,在全市43个政府部门和12个区、县级市开展了2007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政府信息化项目审核和招投标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审核管理系统和招标管理系统,梳理和优化了业务流程,全年审核项目208项,公开招标项目569项,网上询价项目(含快速采购)7116项,分别节省财政资金1.35亿元和2亿元。

  信息化交流与宣传培训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来自国家、各省、市的领导和海内外来宾2万多人次以及移动、微软等1000多家企业参加了产业周的各项活动。本届产业周的活动规格和规模迈上新台阶。成功组织了第五届IT产业羽毛球团体赛。信息化宣传扩大了影响力,编辑出版了《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1-2005)》、《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开展“551工程”,对政府部门领导和信息主管、企业家开展信息化培训,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农村信息化培训、清华大学广州市信息主管高级研讨班、“提高信息化行政能力”系列培训都取得良好效果。

  总结2007年全市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有五条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一是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二是必须紧贴老百姓需求,落实“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政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让广大老百姓及时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三是必须注重统筹规划和机制建设,加强指导,突出应用,规范管理,整合资源,推动全市信息化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四是必须精心组织,抓住重点,深入调研,加强协调,扎实推进信息化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勤政廉政、求真务实,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信息化发展的形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体制性障碍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电子政务综合效能有待提升;二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缩小“数字鸿沟”任务艰巨;三是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服务层次较低,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信息聚散功能未能充分显现;四是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支柱产业地位不相称,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升;五是信息化普及力度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六是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2008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市信息化工作要点

  最近,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指出,广州市要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要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经验,加快建成无线网络城市;争取使所有广州市民都能够通过网络得到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过上更加舒适方便的都市生活,也创造更加好的城市环境。汪洋书记的指示为我市信息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008年广州市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汪洋书记和省市领导对广州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全市信息化发展,按照“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服务大局、统筹管理,深化应用、发展产业,整合资源、注重效能”的工作原则,加大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互联网综合开发利用和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建设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推进广州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广州建设“首善之区”做出贡献。

  工作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和先进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电子政务整合和应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工作,加强信息化统筹管理和法规标准建设,加强信息化交流合作和宣传培训,实现我市信息化从分散建设应用向集约化建设、全流程应用转变,从注重信息化建设向推动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发展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规范化科学发展转变,努力构建城市信息化体系和现代信息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信息港”辐射带动能力和普遍服务水平,让广大市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得到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一)以思想解放推动信息化大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

  积极贯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号召,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居安思危,深入调研,全面查找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为标杆,理清破解信息化发展难题的新思路,选准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探索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全市信息化新一轮大发展,以争当排头兵的决心,推进我市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08年是我市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工作全面实施的第一年。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创新理念,按照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求,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明确分工、抓好落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工作的高潮。积极探索现代化大都市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模式,制订城市信息化示范工作的标准规范、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等,努力构建广州城市信息化体系。要根据《广州市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细化、落实各系统、各单位的工作方案。要建立创建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工作中。

  (二)突出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发展。

  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发展。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家庭产业,加快发展数控、平板显示、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互动发展。推进信息产业发展重大专项计划,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创新。争取国家、省的资源支持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力度推进广州数字家庭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数字家庭标准产业化和数字音视频产业创新,建设数字家庭产业园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数字家庭产业链。推进企业合作和重组,扶持一批本地IT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运行统计分析和管理体系,为宏观调控和发展导向提供决策支持。

  大力推动产业资本和技术引进与合作。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密切跟踪跨国企业投资动向,积极制订全市信息产业招商和合作指导意见,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和社会资源,加强产业资本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大力度开展产业招商和合作,重点推动平板显示、集成电路、信息服务和数字家庭等高附加值、战略性产业项目引进和合作,促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高水平规划和建设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创造良好的产业集聚环境。

  大力推动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继续抓好企业信息化的试点、示范,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积极推动RFID和3S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交通、生产、商贸等领域的应用,以白云机场、黄埔港和南沙港为依托,着力推进南方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与香港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与珠三角陆海空口岸、物流与仓储园区、第三方物流与交通服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园区、专业镇、行业协会等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企业信息化推进力度和广度。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出台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动建立电子商务标准规范。积极推进专业市场电子化、网络化,推动钢材、中华液晶城等电子交易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太平洋电脑网、中国音像商务网、江南蔬果市场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继续推动金融保险、会展、物流和商贸信息化,扩大服务业覆盖范围。加快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展电子商务,以政府信息工程招投标为切入点,建设政府网上采购平台,积极应用网上招标、网上询价等现代采购交易模式。贯彻《电子签名法》,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加快数字证书认证的推广应用,力争发放企业数字证书达10万张。

  加快发展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大力培育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着力发展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完善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环境,支持国际知名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本地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推广更多的便民和商业应用,建立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广州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为聚集区,推动网易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互联网企业,着力推进互联网信息资源库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游戏、动漫、文化创意等数字娱乐内容产品。加快建设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传播渠道,扩大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做好3G移动通信试商用工作,积极推广新型电信增值业务,促进电信业转型和做大做强。

  (三)突出抓好电子政务整合和应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努力构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政府业务的梳理和优化工作,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促进更多的行政审批事项现场一窗式和网上一站式办理,提高面向市民和企业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水平。

  加强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管理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完善和扩充电子政务外网和内网,深入推进公共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使用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市民电子邮局、数字证书、社保(市民)卡的推广应用,启动全市党政机关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探索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机制,稳步提高电子政务公共物理基础平台的运行水平。

  深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我市电子政务综合效能的意见》精神,推进各单位电子政务部门内整合、部门间整合、条块整合、支撑体系整合,逐步建立统一数据、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完善全市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建立基础数据库共享机制,扩大共享范围。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跨部门信息系统协同工作,重点推进公文交换、电子监察、国库支付、非税征收、社会保障、电子口岸、人事、工商管理、外经贸、信访等业务的全流程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效能和综合监管能力。

  加强政务网站的建设、管理和应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加强对政务网站的指导和规范管理,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群政民互动栏目建设,全面梳理网上公共服务目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立政府网站手机版、数字电视版,形成以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政府各部门网站为主体的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全市60%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在网上办理;建立政务网站内容保障、信息处理和反馈、互动交流的运行机制,完善政务网站绩效评估机制。

  (四)突出抓好社会信息化重点项目,提高和谐广州管理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一体化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公共服务渠道,全面推进网办业务,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医保卡换发社保(市民)卡工作,力争发卡超过100万张,推动社保(市民)卡在医保、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一卡多用。

  切实推动社会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e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编制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南,推动建立公民健康电子档案、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推广数字化医院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推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贸易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博物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效益。加快推广数字电视应用,保障电视播出传输安全,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完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社保、就业、计生、工商登记、税务、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对接。继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及配套规章,推进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信息系统建设,为社会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资源。

  继续推进农村和社区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继续完善和推广社区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制订全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加强对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的指导和支持。推广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组织完成镇村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试点和示范推广。积极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和试点,通过方便、高效的信息服务,有效化解农村基层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对称问题。

  (五)突出抓好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全面建成全市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完成25万个监控点的建设任务,全面覆盖全市社会治安防范区域。建成连通市、区、街的城市视频专网,建立视频图像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全市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项目规范管理,建立长效运维机制。在全市推广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积极探索视频监控和人防联动机制。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继续完善城市规划、国土房管、市政园林、环境监控、城市综合执法、生态环境、水利保护、公共交通等行业信息系统,强化数字化、数据库建设,推动跨部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升“数字市政”、“金土工程”、“智能公交”等全流程信息系统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扩大信息化业务覆盖面,提升应用水平。整合地理空间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体系,实现共享共用。

  加快城市应急、政法、安全领域信息化建设。开展城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各专业部门应急指挥系统互通联动,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案件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继续推进政法信息网建设,扩展公安、安全、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业务信息化覆盖面,整合政法各部门信息资源,深化应用,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水平。推进食品安全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行生产和销售的电子监控。

  (六)突出抓好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工作,提高城市网络化水平。

  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广州“国际信息港”枢纽能力和普遍服务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市无线宽带网络、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网络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应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到今年底建成“无线城市”热点超过2500个,覆盖全市主要的公共场合,让广州市民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网上办事、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娱乐;积极推进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立项和建设,提高城市网络化、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数字亚运”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为亚运会举办提供有效实用的支撑平台。

  继续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在国家和省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标准试点。建立和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抓紧建设全市信息化公共应急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实施,筹建广州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推进政府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中心建设。按照ISO9000管理要求,加快建成大网管平台,加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据平台、政府网站的安全管理。

  (七)突出抓好信息化的统筹管理,健全信息化发展的法制和制度环境。

  加强信息化法规规章和政策规范建设。抓紧信息化相关法规规章的制订,完成《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管理办法》的立法,继续推进广州市信息化条例、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战略(2008-2020)、政务信息共享、信息工程项目监理等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主要领域发展的政策环境,抓紧制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及配套措施,加快起草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意见。制订地理空间信息、信息资源目录等管理规范,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和产业化的相关标准,编制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及标准规范。

  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协同互动的信息化管理链条,贯穿信息化规划、咨询、审核、审批、招投标、建设、监理、验收和绩效评估全过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制订发布全市信息化建设指南,指导全市各部门信息化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完善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和审核工作,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工程政府采购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政府信息化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完善项目绩效评估的管理办法、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

  (八)突出抓好信息化宣传培训和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化宣传网络。加强宣传信息化成果,编辑出版《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加强《广州信息化简报》编辑出版工作,完善广州市信息化门户网站建设。在主流媒体开设《数字化城市》专栏,全面宣传广州信息化发展成果。

  进一步办好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促进区域和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活动的档次、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与亚洲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展览会、中国数字家庭高峰论坛、粤港IT产业高峰论坛、第六届IT杯羽毛球赛等活动同期举行,邀请国际都市CIO和知名IT企业、外国驻穗机构参加活动,使之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强穗港澳三地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举行粤港澳资讯科技合作交流会,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作用。积极向亚洲和世界宣传广州,推动与台北、新加坡等国际都市的信息化交流与合作。

  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机制。组织开展新一轮局级领导干部培训,提高全市局级领导干部对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继续开展政府和企业CIO培训,培养一批既熟悉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持续开展基层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持续推进农民和弱势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企业家和适用人才培训,推动形成多层次信息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同志们,我市信息化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不断开创我市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