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信息

数读|广州奋力迈向科技创新强市——“2+2+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9-12 15:23:02

数据统计.jpg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过去十年,是广州科技工作者砥砺逐梦的十年——

  他们仰望苍穹,为“嫦娥五号”奔月取壤编织防腐蚀“外衣”;他们锁定深海,为可燃冰开采创造两项世界纪录;他们俯瞰大地,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面对科技前沿“无人区”,广州科技工作者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活力。

  过去十年,也是广州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崛起的十年——

  “广深港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2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广州跃升至第14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努力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科技企业站“C位”

  大国重器顶梁柱

  一头是大江奔流,一头是万家灯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主持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正连起我国西与东的电力动脉。这项来自广州的世界首创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表彰。

  一边是环保电动,一边是续航难题,成立不到2年的广州企业巨湾技研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全球最快充电技术”破解了车主的“两难”,其储能器可实现8分钟内充电至80%,取得世界纪录认证。

  上述两项“世界第一”折射出广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奥秘——企业“引航”、担当主力。

  这十年间,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大业——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389家增长到2021年的近1.2万家,居全国第四;上市高企新增70多家,贡献了全市超过1/6的企业所得税;更多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198亿元增长至2021年2413亿元,居全国第三。

  从“千”到“万”,从“百亿”到“千亿”,计数单位记录着科技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进程,成为见证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度量衡”。

  漫溯这创新链条的源头,我们看到了广州在科技未来“大棋局”上的精准落子:广州实验室,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最强战略科技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3家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目标在于破解隐藏在细胞中的生命奥秘;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则剑指有序开发可燃冰,实现深海减碳增汇的宏大征程。

  可以预见,两个国家级重大平台为引领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两座被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大国重器”,将书写广州科创的下一部十年华章。

  不问英雄出身处

  厚植创新生态圈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如何提升科研人员、创新主体的获得感,是广州科技体制改革一以贯之的目标。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才能更好激发科创力量的创造潜能。这十年间,广州形成了以《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为引领的新时期“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揭榜挂帅”“顶尖科学家负责制”“包干制”,切实保障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为解决科技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广州探索出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构建“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这十年间,广州依托双创大赛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的项目形成机制,探索“赛马场上选骏马”的市场化评选机制。财政投入50亿元规模的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已落地运营21只子基金,激发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这十年间,“广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日趋完善。如今,广州建有324家众创空间,4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从2012年的8家增长至2021年的54家,最近三年新增认定数量连续居全国第一,考核评价优秀数量连续6年居全国前列。

  珠水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写好“下一个十年”的答卷,更重要的是走好“今天”这步棋。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表示,未来,广州将以更大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更强决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更高水平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以更实举措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以更加开放生态汇聚全球高端人才,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案例分析

  江心小岛锻造广州生物产业“大引擎”

  2011年7月,“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建设,11年间,这个1.83平方公里的江心小岛逐步成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当时生物岛一期刚刚建好,周围还是一片荒地。但我已经很确定这里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地方。”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耀铭回忆自己第一次上岛考察的情景,感慨没有看错生物岛的发展潜力。

  在科技抗疫中大放异彩的金域医学是最早“登岛”的企业之一。上个月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金域医学上半年营业收入达83.12亿元,同比增长52.37%。其在全国建立了43家中心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可谓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巨头”。

  从2011年到2022年,生物岛成为见证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的福地——

  2013年,赛莱拉入驻广州国际生物岛,2014年成为中国新三板首家挂牌干细胞企业,干细胞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第一;2014年在生物岛注册的燃石医学,在2020年6月12日作为全国首家肿瘤二代基因测序领军企业登陆纳斯达克……

  如今的生物岛,名企璀璨。总部在岛上的上市公司已经有金域医学、一品红药业、百奥泰生物、燃石医学4家。阿斯利康南方总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赛默飞精准医疗客户体验中心等7个世界500强生物医药创新型项目相继落子。生物医药项目及企业总数从开岛时的30个发展为现今超500家,形成了涵盖生物医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学检验检测、生物科技配套服务在内的生物医药行业生态圈。

  去年5月,在生物岛迎来开岛建设十周年前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生物岛重磅揭牌。这个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平台,成立后3天即投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与金域医学等单位建设气膜实验室,与“猎鹰号”检测车、中心实验室等共同组成检测能力达52万管/日的“应急先行军”,助力广州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核酸检测。

  如今的生物岛,星光熠熠,会聚了钟南山、徐涛、王迎军等院士项目3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50多个。以它命名的生物岛实验室,在成立近5年间持续将科研成果落在祖国大地上,技术成果转化金额超过1亿元,孵化企业数量10余家。“院士上岛”,不仅为生物岛攀登生物医药科技高峰构筑最坚实的力量,更为行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与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创新创业管理团队,打开了中国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化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