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政策法规)

广州推出创新驱动“1+9”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创新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 2015-06-03 01:55:41

  广州科技研发补助发放机制将发生重大变革。由“研发前补助”转变为“投入后补助”,最高补助比例可达5%。2日,广州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推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9”系列政策措施。广州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券,科技创新券最高可支付单项技术服务合同金额的30%,每家企业每年最高申请获取创新券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广州还特别强调,鼓励广州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在会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州对接国家战略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根本要求,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市场导向、应用导向,立足广州市场发达、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和城市环境宜居宜业等优势,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找准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路径依赖,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多项政策利好

  企业每年最高可获科技创新券300万元

  据了解,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9”系列政策措施:“1”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9”为细化落实纲领性文件的9份配套政策文件,其中,2份已于2014年出台,5份在本次大会上印发,还有2份将于2015年底前出台。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方案》是本次出台文件的最大亮点。广州将通过普惠性财税政策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支出额度,按经费少于1亿元、1亿—5亿元、5亿—10亿元和大于10亿元4个档次,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据了解,补助比例最高可达企业研发投入的5%。

  《对市属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进行补助的实施办法》明确自2015年起,根据市属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实际增长额度,按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后补助。资金从每年国资收益超基数收入中安排,其中2015年不超过3亿元,2016—2017年每年不超过5亿元。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则提到了设立科技创新券。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将编制并发布创新服务机构及创新服务目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按照目录购买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技术检测、认证、高性能计算等服务的,可凭服务合同申请获取科技创新券,作为购买服务的支付凭证交付提供服务的机构。科技创新券最高可支付单项技术服务合同金额的30%,每家企业每年最高申请获取创新券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每年一次性按1∶1比例分摊,向服务机构兑换创新券。鼓励广州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极飞无人机联合创始人易丙洪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广州市政府推出的科研经费补助对于技术研发型创业团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券的设立。他告诉记者,根据现有政府对于企业补助资质评估体系,对有营收的企业帮助可能更大一些。“但往往初创型科技企业在没有取得市场营收前,很难获得研发资金补助,这个时候科技创新券就发挥作用了。”

  暨南大学创业学院、互联网创新研究所所长汤胤教授也对科技创新券表示了肯定,认为是一种新的尝试,值得鼓励。此举有利于激励科研成果商业转化,使得科研成果更加“接地气”。

  广州另外一家无人机公司亿航科技创始人熊逸放说,这些政策是普惠性扶持政策,对企业没有限制条件,只要你是科技企业,只要产生研发投入,就能按照相应的研发费数量级获得一定额度的补助。“科技创新是亿航的发展核心,因此我们的研发费用也将逐年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出台投入后补助政策,无疑给这些研发占比高的创业企业吃了定心丸。”

  培育创新主体

  “一企一策”服务全市高科技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过去一般科技发展战略不同,不能只落到科技成果上,更要落到经济发展上,落到企业和产业上。

  《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广州市孵化器发展政策体系2.0版,推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全面支持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体现专业化、资本化、多元化的孵化器发展趋势。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广州市将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和培育计划”,按照科技创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线,加大力度做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作。广州市科创委负责人透露,将摸清全市高科技企业的情况,做到“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培育。

  未来两年,广州市将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到2016年全市孵化器达到120家,孵化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2017年达到1000万平方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州孵化品牌。以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为平台,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进一步加大对广州地区传统型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共建研发机构建设,全力推进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应用推广和创新。

  在大科技管理改革方面,广州市科创委负责人说,广州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用户思维,由“政府端菜”走向“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点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科技部门重点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监督,发挥专业的社会第三方机构作用,加强具体项目审核评价。

  拓宽融资渠道

  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天使投资基金

  金融是广州创新驱动的一个短板。记者获悉,广州将设立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构建创业投资、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放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效应。

  《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创业投资、科技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围绕孵化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通过科技天使投资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其中提出,将设立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一定比例参股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社会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和种子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滚动发展,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同时,将优化广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托管机制,逐年扩大基金规模,每年参股设立2只以上创业投资子基金。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政策的支持,不仅可以缩短孵化器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周期,推动各类资本投身于孵化载体建设中,提升广州市孵化载体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而且,营造创业投资集聚发展氛围中,政府特别强调市区、政企、国资与民资的互动、联动,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

  ■广州创新“牛企”谈创新

  检验创新的标准是市场认可

  “检验科技创新的标准不是拿几个科学奖,而是市场客户的认可,科技创新最终的检验标准就是能形成产业化,能在市场上把国外竞争者PK下去才是硬道理。”在广州科技创新大会上,三位创新型企业代表走到前台介绍背后的创新“秘笈”。

  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表示,一般而言,科技类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成功率低,只有15%左右,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然而,科技研发所需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很多企业选择向政府要补贴,而佳都集团把目标锁定了市场,募集资金高达20亿元。“与此同时,运用资本市场收购、兼并的模型,补足整个公司在技术板块的缺陷,快速扶持我们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发展。如研发初期,几个大股东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入技术研发,近期再通过资本增发引进战略投资者,集资投入到科技产业中。”

  “技术创新要耐得住寂寞。”广州无线电集团董事长赵友永说,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的路。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技术壁垒,以及各种赚快钱的诱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潜心研发。

  技术创新还要顶得住压力。“压力来源于企业短期赢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平衡。”赵友永说,“ATM中国芯”的研发奋斗了5年;在北斗导航领域,连续10年只见投入没有产出。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同口径营业收入8%以上,2014年超过6亿元。在无线电集团内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省了技术创新的钱,就是断了明天发展的路”。

  ■专家观点

  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引领珠三角创新发展

  上周,我省公布《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提出广州要发挥创新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七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作为省会城市、华南区域中心城市、全省科教龙头,广州在科技创新大会上拿出一系列实际行动,引领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胡刚认为,广州是珠三角传统中心城市,科教基础较好,要发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便捷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珠三角的创新力、生产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1+9”科技政策体系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州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他坦言,广州创新不缺人才、资源,但在商业模式和制度环境上仍需优化、加强。丁力分析,制度环境优化中,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打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广州要创新,没有法治作为必要条件是很难达到的。”他认为,只有让企业、人才感觉到这个地方“法律最大”,才能真正地把市场的优势发挥出来。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认为,“1+9”科技政策覆盖面较广,称得上是“系统工程”,对广州科技创新是强有力的支持。彭澎建议,广州应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多下功夫,鼓励民间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增强城市吸引力,使得创新企业在广州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筑巢建窝,引凤育鸟。

  彭澎表示,广州要把创新重心放在发展创新发动机、要素整合平台、合作交流中心的位置上,这样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兄弟合作、产业联动的关系,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广州的引领下取得真正成功。

  ■企业点赞

  期待把广州建成科技创新的沃土

  广州市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1+9”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布,得到不少创新型企业的响应。

  亿航无人机创始人熊逸放表示,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对三方面进行培育建设:企业、企业家(创业者)以及相关服务商,包括投资基金、孵化器等。他认为,此次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9”创新政策体系很有前瞻性,将对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把以上三方面都纳入了扶持范围。“我们都非常期待下一步政策的具体实施,期待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沃土。”

  极飞无人机联合创始人易丙洪表示,广州推出的科研经费补助对于技术研发型创业团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券的设立。他告诉记者,根据现有政府对于企业补助资质评估体系,对有营收的企业帮助可能更大一些。“但往往初创型科技企业在没有取得市场营收前,很难获得研发资金补助,这个时候科技创新券就发挥作用了。”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