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第二届中国科交会将于本月24日至27日在惠州举行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5-14 10:00:09

  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学之间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围绕这些主题,5月24日至27日,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将在惠州举行。

  这是继去年6月举办首届科交会后,惠州再次迎来这一重量级的盛会。届时,国内外多所高校、企业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将齐聚一堂,预计将展览展示8000多个项目,重点发布100个路演项目,以及数百项重大技术需求,推动一批高校科技成果实现交易。同时,也将借此探索中国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路径,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寻方问策。

  新规模

  350所国内外高校齐聚惠州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是中国科研人才和技术最大的“富矿”和“蓄水池”。科交会作为全国性的重要平台,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合作。

  第二届科交会由教育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指导,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为产学研之间搭建合作与深度融合的桥梁。

  同时,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为第二届科交会的协办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协办高校。部分“蓝火计划”实施城市、珠三角城市为协办城市。

  届时,将邀请350所国内重点高校(包括港澳地区高校)、海外高校代表,广东省内和全国企业家与会,搭建合作平台,交流合作经验,创造合作机遇。

  从4月中旬开始,科交会组委会在惠州市、中山市、滁州市、泰州市、石家庄等地组织科交会预对接活动,部分项目将在会期进行展览展示或洽谈、签约。截至目前,科交会官网展示的科技成果超过8000项,包括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讯、海洋科学与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人工智能、干细胞与组织、现代农业、石油化工和其他领域。

  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带来“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装配系统”,属于智能装备领域,技术成熟度高。它以机器人技术应用为基础,利用机器取代人工从事装配精度较高、重复繁重动作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装配工作。目前,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的汽车部件、飞机部件等产品的自动化装配。

  有高校展示科技成果,自然就有企业提出技术需求。

  在科交会官网,大量企业已经按照领域划分列出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提出“充电逆变电源双向变流技术”的需求,并表明解决时限是半年,计划以整体转让的形式开展合作。目前,已有高校和企业通过科交会官网,围绕感兴趣的科技成果项目进行预对接。

  新成果

  8000多项科技项目亮相

  第二届科交会的主题是“促进产学深度融合,携手创新共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论坛会议”“交易合作”三大板块,将重点突出交易合作。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领域,重点安排了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协办城市需求发布、现场签约等内容。

  展览展示活动主要有高校科技成果展、首届科交会回顾展和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获奖项目展等。将重点推介展示高校8000多项科技成果项目和产学研典型案例。据统计,共有196所高校参加展览展示活动,其中独立展示区有64所高校,开放展示区有68所高校,集中展示区有64所高校。

  围绕大会主题,组委会还将举办“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等活动。

  在“展览展示”“论坛会议”“交易合作”三大板块中,通过推介洽谈达成合作交易是重中之重。第二届科交会将设立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厅、科交会协办城市重大技术需求发布厅、现场服务及签约准备区,将重点发布100项路演项目,以及数百项重大技术需求。

  为高质量、专业化筹备科交会,参照第一届科交会的相关经验,今年科交会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20多位从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投资和展会领域的专家担任科交会专家顾问成员,为科交会提供专业咨询、参与评奖评选规则制定等工作。

  成果转化需要金融、知识产权等机构的支撑,此次科交会将安排20多家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和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为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签约,科交会组委会还将专门设立签约准备区,为签约高校和企业提供登记、引导、安排领导见证签约及签约荣誉证书发放等服务。

  新议程

  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来袭

  和去年的科交会相比,今年在会程安排上有多处调整,力图增加一些活动内容,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按照会程,会期第一天安排了院士报告会。去年安排了8场“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今年精简约一半,将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领域,分别邀请一位院士介绍当前国际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相关规划等信息。

  5月25日,将增加首届科交会回顾展,集中展示首届重点落地的项目。增加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教育部近三年重大获奖项目。

  5月25日和26日,将增加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大赛采用网络初赛、现场总决赛的二级评审选拔赛制,全国(含港澳地区)及海外高校在校大学生、硕士、博士生都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报名参加,但团队申报的项目参与总决赛的人数不得多于5人。组委会将从全国高校和港澳高校大学生报名参赛的近100个代表队中,通过网络初评,选拔36个代表队进行现场路演决赛。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合作,第二届科交会将举办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

  此次大赛设两大类项目,即“应用与产品类”和“大数据技术类”。同时,将设金奖、银奖和铜奖。其中,金奖2项,奖金各10万元;银奖6项,奖金各5万元;铜奖10项,奖金各2万元。

  据悉,入围决赛的参赛项目有机会获得大赛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投融资支持及入驻大赛合作园区的优先权,并可以享受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优质的创业孵化服务,以及港澳地区高校、企业游学交流对接服务等。

  盘点首届科交会

  产学“融”出哪些成果

  2017年6月22日至24日,首届科交会在惠州市举办,主题是“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旨在为产学合作搭建桥梁,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首届科交会吸引了近300家国内外高校参加,展示了约1万项科技项目,有近3000家企业参会,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中国科研最大“富矿”的首次相遇和碰撞。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10多位“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也前来捧场。

  结产学融合“硕果”

  近700项成果成交 惠州占比超六成

  经过推介与洽谈,首届科交会在三天会期内达成交易的科技成果有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惠州当地企业签约456个项目,金额达到24.87亿元,分别占总数的66%和62%。同时,惠州还签约了2宗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涉及金额达510亿元。

  首届科交会期间,进行了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和10项重大技术招标的签约。前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让给相关企业后将进行产业化。后者由惠州、广州、深圳等地企业发布,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相关科研团队承接后将进行技术攻关。

  如今,这些项目正逐渐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以签约额最大的纳米金刚石项目为例,现围绕该项目已在惠州成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院,以及惠州碳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它们将以纳米金刚石相关技术为基础,开展技术成果的研究和产业化,最终在钢铁材料领域、机械制造领域、表面工程等方面培养金刚石超级纳米钢的产业集群。

  集科技创新“大脑”

  22所高校意向入驻创新园哈工大已签约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大脑”。

  通过首届科交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惠州市政府签约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总投资350亿元,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22所985、211工程院校正式回函表示愿意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4所高校已正式同意入驻大学创新园,并将在园区设立研究院。

  与此同时,潼湖生态智慧区将陆续迎来多个教育和科研基地。

  2017年10月,惠州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共建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基地占地约2200亩,包括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园以及智慧社区三部分。国际教育学院包括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等约10个国际学院,并将同步建设同类国际研究院,进行科研人才培养。学院建设将根据发展目标分期实施,逐步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实习生。

  根据协议,基地还将建设一个科技园,它将依托哈工大学科团队和校属高新技术企业,与惠州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并共同组织申报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攻关、集成示范、成果转化等服务,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难题。

  今年2月,惠州市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项目将分多期推进,开设科学、工程、其他与科技或商业领域相关的学历或课程教育,建立电子、光学、材料、机器人等多个科学及工程领域实验室,和动物医学诊断实验室、食品安全实验室两个生命科学实验室,并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创全产业链服务

  建设科研成果“搜索引擎”促进落地惠州转化

  在首届科交会期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惠州市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蓝火计划”(惠州)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创新资金对惠州企业或机构与高校达成的科研合作项目进行同期配套补助,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惠州落地转化产业化。

  根据最新的有关通知,创新资金实行择优限额支持,每项不超过20万元,支持期不超过3年,现已有100多个项目申报该项资金。

  为更好地推进高校成果转化,惠州将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建设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并依托中国高校和中国教育数据网运行,使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可随时在网上发布,通过网络视频对接,以促成高校成果的转化。

  目前,华南中心已打造了多个远程视频会议室,室内有中转设备、摄像头、投影仪、电脑、麦克风等设备。

  点击科交会的官网,即可预约视频会议的时间和对象。该中心工作人员便可协调各方,发送会议链接,一次会议最多可保障25方参会,每一方人数不限,可通过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设备参会。

  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大数据处理中心仍在建设中,目标是成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搜索引擎”,主要收集高校科技成果信息、高校专家学者、高端人才及优势学科领域信息、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

  同时,数据中心依托科交会形成的企业技术人才团队需求资源及“企业家创新俱乐部”“蓝火伙伴计划”资源,提供高校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线上对接、人工智能匹配及线下服务等产学研的全产业链服务。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